首页|关工委|组织机构|政策法规|党建工作|院处动态|老年之家|文体团队|关照小组|夕阳风采|养生保健|信息之窗|为你服务|下载专区
               本站专题

最新图文

       栏目导航 首页 >> 活动剪影 >> 正文
  共有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观校园新姿美如画,赏桃李芬芳暖似春——住京老同志回校参观感言

  发表日期:2023年04月18日          【编辑录入:】

住京20名老同志结束武汉参观之行,回京已经休养了几日。在武汉度过的日日夜夜,至今依然回味无穷、终生难忘。学校各级领导对老同志的关怀和体贴,令大家倍感温暖、激动不已。参观校史馆,在熟悉的场景中寻找着自己当年的身影,重温历史,感慨万千。打卡新校区,现代化的建筑、优美的环境和智能的设备,使大家耳目一新,赞叹不已!联欢老同志,在欢声笑语中体验着健美与活力的碰撞。一首《把青春献给祖国》,真实表达了老同志对地质事业的深厚感情和献身祖国的坚定信念。合唱之前,曲梅兰老师深情地朗诵道:白云飘在那蓝天上,鲜花盛开在校园里。纵观今日地大的骄人成绩和温馨的校园美景,我们倍感亲切和骄傲!重温我们走过的北京地质学院’‘湖北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四重门,感慨万千!我们辗转北京、湖北江陵、丹江、武汉三镇,落脚南望山下。我们是地大南迁后的拓荒者和建设者,为地大的教学、科研和各项建设工作挥洒过汗水,这里有我们青春的足迹,为祖国地质人才的培养,为探索地球奥秘,我们不畏艰险,勇攀科学高峰!为了寻找地下的宝藏,我们把青春献给了地大!我们把青春献给了祖国!

薛重生老师回忆道:我们在联欢会上的演出反响很好,虽然准备时间短,但我们唱出了老地大人的精神风貌,这与每位参演者的苦练分不开。朱有光老师三番五次打电话动员我们参加,我们原来没听过更没唱过《把青春献给祖国》这首描写地质人的电视插曲。王仁铎老师不仅指挥大家练习,指导演唱难点,还抄写了清晰的歌谱供大家学习。在两位老师和各位参演老师的感召下,我们不好意思拒绝,并投入到排练中。在北京仅合练3次,连清明节放假的时间都用上了。

4月7日晚上的欢迎会上,凌敬老师止不住内心的激动,饱含激情地对大家说:从北京到武汉,我感受到太多的关心和体贴。首先是学校离退休工作四位同志(其中两是专程从武汉到北京的)上车下车仔细照顾。在火车上一节节车厢看望我们,千叮咛万嘱咐,无微不至。到武汉出了站,离退休工作处长、副处长已早早等在出站口,对我们问寒问暖。早上到了学校,学校党委副书记王甫已等候在迎宾楼前迎接我们。党委书记黄晓玫同志又亲临现场欢迎我们听了黄书记的欢迎词,我们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感动。中国学(武汉是个有温度、有人情味的学校,感谢你们对我们这些耄耋老人的关心和爱护,祝学校事业红火、祝你们家庭幸福!

魏荣华老师表示:在学校各级领导的热心关怀、缜密组织和精心安排下,我们部分在京老同志返回武汉进行了5天参观校园活动参观校史馆,游览了南望山和未来城校区,和各院系的领导、新老朋友见面聚会叙旧,聊学校发展,思绪万千,感慨万分。南望不忘,未来已来!忆往事峥嵘岁月稠,展望未来宏伟蓝图。衷心感谢感恩校领导和离退休工作处的全体工作人员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牢记心中,永不忘怀!

   

杨顺安老师为此返汉回校之行赋诗一首:南望山下一座城,地大隧道两相通。四重门处归来人,眼前旧貌展新容。未来城处再奋斗,生态智能地大城。南望地大拓荒者,喜见后人开新程。难忘不忘武汉行,亲人成行责任重。南望不忘继奋斗,未来已来再起程。

马丽芬老师感慨道:这是一次难忘的回校经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学校党委书记晓玫在百忙之中亲自迎接和欢送我们。王甫副书记和离退休工作处领导及全体工作人员,精心组织我们老有所归20位高老人代表回学校看看。这些老人平均年龄85岁,学校担负很大责任,充分体现尊师重教,求真务实地大精神。还专程安排两位同志从武汉来京接我们,我由童桂萍全程陪同,从北京上车到武昌站以及全部参观所有活动,悉心照顾,备受感动。因疫情之故,腰腿不好,我的老同学杨巍然和贾振,还有老朋友何明杰他们都已九十高齡,特别是杨巍然老校长他自背背包,手提小包还和小童一起搀扶我出站,真是同学情深,点点滴滴难以忘怀,谢谢刘翔和王新两位同志一路上对大家细心的照顾!最后祝我们老人们忘掉年龄!知足常乐!健康第一!

住京老同志回校参观交流活动的报道发出后,地大北京和地大武汉的老同志议论纷纷、反响强烈。薛重生老师转发了几则他们的评论:

李蕙生:回汉活动的报道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一次愉快的旅行!一次难忘的相聚。祝武汉地大人永攀高峰,再续辉煌!

张玉琴:给“老有所归”的20位代表点赞!真了不起!给武汉的校领导和离退休工作处全体成员点赞!他们心中有百姓!

朱德玉:我上午就看了报道,很好!很成功!不容易啊!组织这些高龄老同志回母校看看,确实负有很大的责任,也担当了很大的压力!能圆满结束就是很大的成功!我们也很高兴,见到了很多年甚至有的是几十年未见到的老同事、老朋友!喜事!

身居美国的杨廷栋老师看到报道后,也有感而发,他说道:见了住京部分老同志去武汉回校参观的报道,虽未能身临其境,但同样受到了极大的教育和鼓舞,祝愿母校再接再,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向组织和领导这次活动的同志们表示感谢,你们辛苦了!谢谢!

在汉老同志王宗廷在微信群发表感言: 此次活动,在人文的情怀,基因的传承,历史的尊重,心灵的滋养,未来的期许,事业的璀璨……等等方面、层面和维度,都可以说意义非凡、不简单。形成独特的地大特色文化,铸造地大精神谱系,凝聚地大人心神智,开创地大美好未来!

在地化系组织的座谈会上,朱有光老师激动地说:十分感谢学校领导组织我们回校, 十分感谢地化系领导,隆重操办了新老地化人四世同堂的座谈会,使我们有机会重温历史,共抒情意,谋划未来。衷心地祝老地化人健康长寿,新地化人再创辉煌,事业有成。        

借此次回校参观的机会,90高龄的杨巍然老师为地学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运用马杏垣先生的开合构造观探讨全球构造与区域构造》的学术报告,他还勉励同学们要传承老一辈地质人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地球科学领域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地大声音。

星火传承,追梦不懈。老人们对学校发生的巨大变化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对学校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希望学校越办越好,希望地大年轻的一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筑牢精神之基,厚植爱国情怀,不负韶华,不负期望,续写新时代美好华章。


:刘翔

编辑:张志毅

审核:刘国华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离退休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