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关工委|组织机构|政策法规|党建工作|院处动态|老年之家|文体团队|关照小组|夕阳风采|养生保健|信息之窗|为你服务|下载专区
               本站专题

最新图文

       栏目导航 首页 >> 新闻快递 >> 正文
  共有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2023年6月学校要闻回看

  发表日期:2023年07月03日          【编辑录入:】

刘娟校友获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胡肖 丁苗苗)近日,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欧莱雅中国共同主办的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举行。我校刘娟校友获此殊荣。

我校学子曹龙创男子速度攀岩全国纪录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元)5月30日,由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中国登山协会、浙江省体育局共同主办,绍兴市体育局、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承办的“韵味杭州 名城绍兴 纺都柯桥·2023第一届全国攀岩冠军赛”举行。我校速度攀岩运动员曹龙以4.988秒的成绩,打破了龙建国今年3月22日在第二十九届全国攀岩锦标赛暨巴黎奥运会国家攀岩集训队选拔赛中创下的全国纪录5.00秒,使我国速度攀岩进入5秒大关。当前全球范围进入5秒大关的攀岩运动员增至3人。

登顶珠峰 弘扬地大攀登精神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勇 丁苗苗 朱翠云)北京时间5月24日6时50分,2022级体育学专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李永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

校史馆入选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徐燕 刘欣)5月30日,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联合发布2023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认定名单,我校校史馆入选。

担当强国使命 谋划战略发展:战略发展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举行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熊思沂 李鹏飞 陈彪)6月3日,在教育领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讲话之际,我校以线上线下同步方式举行首届战略发展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学校首届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在校校领导、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各管理与服务机构、教学科研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勇担教育强国使命 奋进研究型大学建设征程 ——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读书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地大新闻网讯(记者 许小康 摄影 樊丛蓉)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阐释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指明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前进方向。6月2日,学校党委及时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读书班,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上率下,先学先悟,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教育部直属高校主题教育第八巡回指导组组长陈治亚、成员刘国栋出席会议,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和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学习。专题读书班由校党委书记黄晓玫主持。

礼赞新时代 共话桑榆情:离退休教职工集体祝寿会举行

地大新闻网讯 (通讯员 杜飚 摄影 彭杰 周火平)6月1日,“礼赞新时代,共话桑榆情”——离退休教职工2023年集体祝寿活动在南望山校区老年人活动中心举办。今年在校本部满70岁、80岁、90岁、100岁的离退休教职工共117位,其中60余位寿星到现场参加活动。祝寿会由离退休工作处处长刘国华主持。

校党委副书记王甫向寿星们致以诚挚的祝福。他说,各位前辈积极发挥“五老”作用,通过各种渠道为学校改革发展献计献策,表现出老党员、老地大人的政治素养和大局意识,值得学习和尊重。他强调,学校将继续秉承爱老敬老优良传统,始终关心爱护离退休教职工,不断完善服务职能,做好服务保障,真正做到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确保各项待遇落到实处。

我校参加全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推进暨师德集中学习教育启动部署视频会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邓锡琴)6月6日,教育部召开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推进暨师德集中学习教育启动部署会,部署开展师德集中学习教育,推进各地各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会议在教育部设主会场,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部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主持会议,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教育部纪检监察组组长王承文出席会议。我校设分会场,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唐忠阳,学校教学科研单位及相关管理服务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参会。

中国地质大学70周年校庆表彰大会召开

地大新闻网讯 (记者 孙彦钦 摄影 王俊芳)6月12日,我校在南望山校区北区音乐厅召开70周年校庆表彰大会,对校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校友会、校友和师生予以表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永生校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发展计划部总经理戴照明,湖北省地质局党委书记、局长胡道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总经理卞凤鸣,中国石化湖北石油分公司党委书记于海平,湖北省地质局一级巡视员、局科协主席马元,光明日报教育部原副主任、高级记者朱振国,著名书法家、中国当代草书代表人物寇克让校友,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熊伟校友,在校校领导,党委常委,校长助理,部门和学院负责人,校庆专项工作组工作人员,全体校庆工作先进个人,离退休同志代表,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

教育部核准我校章程修正案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川 熊思沂 陈彪)近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同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章程部分条款修改的批复》,对我校章程修正案予以正式核准。

章程是学校办学治校的总规矩,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的集中体现,是开展办学活动、优化治理的根本依据。2015年3月,教育部核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章程》,这是学校制定、并经国家与教育主部门核准并颁布实施的首部章程。8年多来,章程成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为推动健全现代大学制度,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校与紫金矿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珩)6月10日,我校与紫金矿业集团在福建厦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校党委书记黄晓玫、副校长刘杰与紫金矿业集团常务副总裁林泓富、副总裁阙朝阳等出席签约仪式。

我校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地大新闻网讯(记者 程晓龙 王俊芳)6月13日,我校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举行合作签约仪式。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雷鸣山,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王良友,总经理助理、董事会秘书兼人力资源部主任关柳玉,总信息师兼三峡科创园总经理金和平,科技创新部主任刘运志,长江环保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殿常,集团办公室副主任汪志远,我校校领导黄晓玫、王焰新、王华、王林清、刘杰、王甫,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签约仪式。黄晓玫主持仪式。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工作布置会召开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姜伟 周延菲 摄影 王俊芳)6月12日,学校召开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工作布置会,部署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在校校领导,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双一流”建设委员会全体委员,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建设工作组成员,“双一流”建设项目负责人,相关学院、学科、管理服务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校党委书记黄晓玫主持会议。

牛栓文校友任中石化集团副总经理

近日,根据中央组织部任职决定,牛栓文担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牛栓文为我校1996届石油工程专业校友,曾任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胜利油田分公司代表,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总经理。

学校举办“双肩挑”中层干部及新提任、轮岗交流 中层干部政治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艳平 宋超 摄影 王俊芳 江玲)在学校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喜迎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之际,为加强干部常态化、精准化教育培训,6月17日至18日,我校举办“喜迎党代会 共谋新发展”“双肩挑”中层干部及新提任、轮岗交流中层干部政治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教育部直属高校主题教育第八巡回指导组副组长任应坤、成员刘国栋参加会议,学校100多名中层干部参加培训。

荆楚“长江杯” 第一届大学生视频创作大赛在我校启动

地大新闻网讯(记者 程晓龙) 6月19日,“强国建设,我献青春”荆楚“长江杯”第一届大学生视频创作暨直播大赛活动新闻发布会暨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秘书长、二级巡视员雷波,湖北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铭,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欧阳书文,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等省内高校院系师生代表和省内乡村振兴典型人物、产业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湖北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郭光俊主持启动仪式。

教育部网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个加强”做好校园安全工作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部署要求,围绕强化校园安全责任、防范安全风险隐患、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素养等方面,不断完善安全工作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校园安全治理,切实筑牢校园安全防线,维护师生安全和校园稳定。

2023年湖北省高校新任辅导员适岗履职能力培训班开班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滕笑丽 姚琳 熊程)6月22日上午,由湖北省教育工委、湖北省教育厅主办,湖北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中国地质大学)承办的2023年湖北省高校新任辅导员适岗履职能力培训班在武汉开班。湖北省教育厅思政处副处长王立彬、我校党委常委储祖旺参加开班典礼。党委学工部部长邬海峰主持典礼。来自全省118所高校的近500名辅导员,将参加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

我校参加载人空间站第四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材料类)交接暨空间材料研讨会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征)6月21日,空间站材料科学实验样品交接仪式暨空间材料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举行,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主办,上海硅酸盐所承办。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的航天型号装置设计人员和空间材料科学专家参加会议。我校党委副书记王林清、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生环国重)副主任陈中强教授、副主任刘征及朱振利研究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强基与致远——校长王焰新院士在2023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2023年6月25日8:30

南望山校区西区运动场

亲爱的 2023 届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花开有期,离别有时,青春不朽,梦想无限!今天,我们再次集会在南望山下和未来城中,就是以最隆重、最地大的方式为全体2023届毕业生的成长加冕,未来启航!我提议,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奋斗以成的自己!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感谢我们的家人、师长、同学和伙伴们!

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阳光!未曾想,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闯入我们的学习、生活,但是我们守望相助打赢武汉保卫战,精准防控打胜校园阻击战,师生为本打好健康守护战。在地大,不管是90后,还是00后,没有“垮掉的一代”,只有在磨难中成长的“抗疫一代”“奋进一代”:你们当中有热爱地质学专业,用原创歌曲谱写地质人故事的博士马晓晨同学;有服务“乡村振兴”,斩获“互联网+”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全国金奖的张越鹏同学;有第六代李四光先生的扮演者,传承地质科学家精神,即将奔赴云南楚雄支教的吴恺文同学;有奋斗力行、科研报国,致力于地质钻进过程安全监测与故障预警研究的大学生自强之星博士黎育朋同学;有让科普之花绽放在边远乡村的全国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示范团队——“绿芽公益”。你们之间本还有一位优秀毕业生,却因病离我们而去,他就是自愿捐献器官帮助他人重获新生和重见光明,把大爱留在人间的隆星宇同学。还有我没提及到的诸多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精神的CUGers,你们在这里踏正道、修德行、求真知、长才干,让我们有了百年图强、争创一流的自信与底气!

这几年,你们见证了学校制定并实施以“美丽中国·宜居地球”为主题的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建设战略规划,启用未来城校区,再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成为“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获评“全国文明校园”。这几年,你们受益于“三融合”“三融三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浸润在“严在地大”的校风学风之中;你们熏陶在“大地之光”“编钟艺术”的舞台和现场,锻炼在运动场、游泳馆、攀岩壁,尝试在食堂帮厨、校园除草;你们打卡在未来图书馆、攀登雕塑、“四方印”校史馆;有时候你们还会逗一逗北区慵懒的猫、拍一拍东区自在的天鹅、喂一喂镜湖悠闲的锦鲤……今天以后,这些有的已经潜移默化让你终身受用,有的也许成为你带不走却永驻心间的记忆;有的诸如你们吐槽的、不满的、羡慕的、期待的,已经或将要成为我和我的同事们继续努力、持续改进的清单。

“红心向党,学以报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是新一代地大人在共襄70周年校庆盛典时许下的铮铮誓言。这几年里,我们共同亲历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共同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磅礴伟力,共同赞叹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脱贫的奇迹,共同感受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变化,共同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5000多年中华文明一脉相传、生生不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孜孜以求,不断探索,是“两个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新时代青年才能沿着康庄大道,勇挑重担、接续奋斗。鲜活的历史、生动的实践启示我们:无论是国家发展、学校事业,还是个人成长,唯有强基固本,方能行稳致远。

强基是“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致远是“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是“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是“慎思笃行、臻于至善”。大至全球、各国,小至组织、个体,可持续发展无不以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为前提。年轻的你们要始终保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警醒,开好头、起好步、蓄足力,才能因势而谋、识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实现远大理想、追求卓越境界。

人生酸楚莫过离别。此时此刻,老师有太多的话想对你们说。我思来想去,就结合近来对“强基与致远”的感悟体会,再叮嘱同学们几句:

世尘滚滚,强信仰之基,方致人生眼界之远。循大道,至万里。进入人类世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消除贫富差距、应对气候变化、改善公共卫生、确保粮食-水-能源系统安全,是全人类都必须面对的共答题。而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最重要的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年轻的你们既面临着“千载难逢我已逢”的人生际遇,更肩负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初入社会,你们难免会有思想困惑与选择困境。几年前的初次见面,我便嘱托你们:“步入大学也是‘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所以选择很重要,选择跟谁走,和谁在一起,怎么走至关重要。”虽然你们近年来已经历过一些选择,但未来还不得不独立做出更多的选择。无论身处哪个阶段,什么时候,你们要学会用坚定的信仰指方向,用长远的眼光和批判性思维找答案,用笃定的毅力和创新的思路干事业,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大我”之中,方能担当时代重任、不断健康成长,努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长路漫漫,强品德之基,方致人生修行之远。人无德不立,品德乃为人之本,精神强大,方能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需要我们不止步于一时一事一隅,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过去你们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校园里,这几年更多的是在线上、云端,一定时间的网友奔现还不足以让大家从容应对既精彩也复杂的外面世界。离开学校,你们将生活在地球、国家、社会、组织、家庭等多场域交织的环境之中,面临着复杂关系,扮演着诸多角色,承担着各种责任,但请你们始终坚信: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走出校门,我们更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于大德而言,我们要珍爱地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立己达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勇担使命,矢志民族复兴。于公德而言,我们要爱岗敬业、尊老爱幼、与人为善,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和人类的福祉作贡献。于私德而言,我们要自尊自爱、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博爱大度,做谦谦君子。只有打牢道德根基,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道路才会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关山重重,强本领之基,方致人生精进之远。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有无数新的难解之题等待着被发现和解答。因此,坚持刻苦钻研、博览群书,是我们在工作中保持竞争力的基础,是我们在生活中充满活力的前提。“年近五十(岁),步行三千(里)”,历经沙漠迷路之艰险,承受风沙雨雪之苦,饱尝土匪骚扰之患,甚至缺水断粮、食不果腹,扎根大西北进行艰苦卓绝的开拓、耕耘,这是我校创校元勋、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和考古事业的先驱者之一袁复礼先生探索求知、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扎根油气勘探开发一线,行走在鄂尔多斯的黄土高原、塔里木的大漠戈壁、南方的崇山峻岭,不断升华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规律认识,参与、领导发现了一大批油气田,这是1984届校友马永生院士以扎实学识、过硬本领服务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实践过程。大家已经在学校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获取了基础知识、掌握了专业技能,但千万莫要想着出名趁早、“一步登天”,千万莫要内卷于虚妄,焦虑于无常。人世间最快的脚步就是坚持!你们要学会气定神闲、久久为功,不断锤炼明辨、笃实、求真、力行的本领,向书本学习、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用专业的深度和知识的广度,拓展认知边界,提升视野与洞察力。只要前行,便有风浪。未来的路上大家会收获幸福和喜悦,但大多数时间不会是一帆风顺,常常会有危岩、寒风,更有险滩、湍流。好在地大人是从不惧怕困难的,总是吃得万般苦,求索世间真的。同学们,哪有那么多的岁月静好,一个“苦”字才是人生常态,一个“真”字才是成长答案。前行路上,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之精神,涵养“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之风骨,定会壮你志气、强你本领。

旅途迢迢,强健康之基,方致人生航程之远。“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面对疫情时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有风险时我们坚决有力防范,哪怕只是有可能,我们也不惜代价精准封控、隔离治疗。生命必须被尊重,健康应该被守护。经历这场疫情,我们更加懂得,身心健康是最长久的奋斗和最长情的陪伴。上世纪50年代末,地大人喊出“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上世纪80年代,地大人立志“为祖国地质事业练就一双铁脚板”;近年来,学校聚焦美丽中国、宜居地球建设,致力于探究能源安全、生态安全、人居安全之策,致力于谋求地球健康、人类健康之道。70年来,一代代地大人从北戴河、周口店、秭归走向祖国的壮丽山河,在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中,用攀登诠释“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意义,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这几年,我进教室、进宿舍、进食堂,看到一些同学“吃着炸鸡唱着歌”,喝着“肥宅快乐水”,养成报复性熬夜、排遣式进食的习惯,久而久之就是初老症、一望无际,我内心十分为这些同学担忧。即将走出校门的你们,可能还会遇到996的考验、白加黑的无奈、咖啡外卖的依赖,越是如此越应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阳光的心理状态,周末休息时重启早操锻炼、状态欠佳时再启荧光夜跑、体重超标时重温体测标准、发际线危机前尽量避免熬夜。惟愿你们永葆健康心态和体型,越过万水千山,归来仍是少年!

同学们,树高千尺唯根深,人生路正长、强基方致远!几年前,你们策马扬鞭追梦起,我们倾力为你们领航、护航、助航;现如今,你们纵马踏花向自由,我们始终牵挂、默默关注、真情守候!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哪怕没有什么理由就是想回来看看,去吹吹北戴河的海风、赏赏周口店的月色、看看秭归的云雾,母校随时欢迎你们,母校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

总有人间一两风,填我十万八千梦!奔赴山海,笃志前行,虽远必达!

亲爱的同学们,再见!

奔赴山海,笃志前行:我校举行2023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地大新闻网讯 (记者 孙彦钦 摄影 王俊芳 张玉贤 普坤 黄郅杰)6月25日,我校2023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南望山、未来城两校区同步举行。校党委书记黄晓玫,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王焰新,校领导王华、王林清、刘杰、唐忠阳、王甫、李建威、王力哲,党委常委储祖旺,校长助理蒋少涌,各教学与科研机构、管理与服务机构负责人,教师代表,2023届毕业生参加典礼。

我校在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中获佳绩

地大新闻网讯 (通讯员 潘利)近日,在第十届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中,我校4个学院组成的35支参赛队,共参与了其中8个赛项的角逐,最终获得一等奖1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其中机器人移动项目双轮竞速赛活得全国冠军、机器人移动项目六足竞走赛获得全国亚军、卡通动漫项目卡通设计赛获得全国季军。

我校张昊教授获小行星命名

地大新闻网讯(记者 王俊芳)6月21日,在美国弗拉格斯塔夫举行的第14届“小行星、彗星和流星”(ACM)国际会议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工作组(IAU WGSBN)公布了近200颗太阳系小天体的命名结果,其中编号为34714的小行星以我校张昊教授命名——“张昊星”。这是继以我校校友欧阳自远、马永生和张弥曼等命名的小行星遨游太空以来,又一颗以地大人命名的小行星出现在星空中。


信息来源:地大新闻网

信息采集:张志毅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离退休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