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省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湖北“两会”积极建言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艳平)近日,湖北省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和湖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期间,我校参会的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们认真审议讨论各项工作报告,积极参与联组讨论发言和小组讨论发言,充分发挥专业领域优势,紧紧围绕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认真履职、积极建言。会议期间,丁华锋当选为政协湖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我校省政协委员热议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艳平)近日,湖北省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和湖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分别在武汉召开。我校黄晓玫、丁华锋、葛继稳、曹淑云、娄筱叮、朱静等6位省政协委员和省人大代表参加会议,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童金南,珠宝学院教授杨明星,党委组织部、统战部部长陈文武应邀列席会议。
我校智库建设持续推进 中国经济信息社发来感谢信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华)近日,中国经济信息社发来感谢信,对我校2022年来给予的智库智力支持给予肯定并表示感谢。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中国经济信息社作为国家高端智库,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为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用户提供智库支撑,得到广泛赞誉。
近年来,学校不断强化人文社科与理工科交叉融合,聚焦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经济、教育、法学、艺术、外语、体育、新闻等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融入遥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围绕生态文明、自然资源治理、碳达峰与碳中和、自然灾害与应急管理、乡村振兴与绿色高质量发展,形成融合地学特色多学科的生命共同体科学知识体系和人文社会科学智库创新平台体系。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的创新平台和复合链生灾害风险决策与应急管理交叉团队,学校积极加强与中国经济信息社的智库建设合作,贡献地大智慧,输出了地大方案。其中,郭海湘、侯俊东、柯小玲、王德运、石咏、吴阳、刘金凤、左芝鲤、杨钰莹、刘博、王启渊等,围绕城市公共安全监管重大隐患、超特大城市安全事件应对能力提升路径、信息化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促进慈善组织高效参与疫情防治、提升社会力量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作用、电动自行车起火爆炸事故防控等话题,积极发挥专业优势进行研判,提供多篇咨询报告被中国经济信息社《政务智库报告·突发事件管理月报》采用。
我校首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项目资助
地大新闻网讯 (通讯员 黄祥嘉 许南茜 刘畅)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发布2022年度立项的原创探索计划项目清单,由我校王绍强教授主持的原创探索计划项目获得资助。这是我校首次获得该类型项目资助,这将有力推动我校原创性基础研究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该项目将在亚热带常绿林台站(广东鼎湖山站、江西千烟洲站和湖北大别山站)开展植被叶绿素荧光(SIF)和大气痕量气体羰基硫通量(COS)、CO2通量的协同观测,应用多种建模方法,研发新一代植被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模型。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探讨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叶绿素荧光与电子传递速率(J)的关联机制,构建以SIF-J的非线性响应关系为核心的光反应模块;利用COS通量代替传统生态过程模型光合模块的CO2浓度梯度,直接模拟气孔导度和暗反应中的羧化速率(Vcmax),发展植被碳循环过程模拟的新方法;通过解析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耦合过程,研发SIF和COS通量驱动的新一代气孔导度和植被蒸腾模型。
项目中,以植被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为核心的生态系统碳水循环,是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的关键特性,也是双碳目标下精准核算碳汇能力的关键理论依据。目前,传统植被光合作用模型缺乏对光反应中电子传递过程和最大羧化速率的精确刻画,电子传递速率和最大羧化速率的经验性表达限制了叶片光合作用的精准模拟。因此,发展光反应、碳反应、蒸腾作用与气孔导度的新一代耦合模型,对预测生态系统碳水循环以及将陆面模式和大气模式耦合有着关键的作用。
我校研究团队发现2.5亿年前贵阳生物群
——揭示史上最大生物大灭绝后现代类型海洋生态系统崛起
地大新闻网讯(记者 魏海勇 王俊芳)2月10日,我校宋海军教授团队主导,多个国内和国际科研机构联合研究成果《中生代一个新的特异埋藏化石库——贵阳生物群,揭示现代类型海洋生态系统》在《Science》(《科学》)杂志发表,并被该杂志进行亮点报道。该重大发现为理解最大规模灭绝之后的生命恢复速度和模式提供了新的认识。论文第一作者是代旭博士,宋海军教授为通讯作者。
该研究团队在我国贵州省贵阳市及其周边发现贵阳生物群,埋藏时期距今2.508亿年,是目前全球中生代最古老的一个特异埋藏化石库,距离地球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仅过去了约1百万年的时间。
近5亿年来,地球上一共发生过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其中2.5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事件是最为严重的一次,造成了超过80%海洋生物物种灭绝,同时促使海洋生态系统从古生代类型向现代类型转变。
孙军教授团队的最新成果:为海洋暖化和酸化对藻类的影响提供借鉴
地大新闻网讯 (通讯员 杨姗姗 殷茵 宫勋)2月6日,《自然》旗下期刊《通讯—生物学》(Communications Biology)以《海洋变暖和酸化对赤潮异弯藻细胞内的C:N:P比例和大分子积累的影响》为题,在线发表了孙军教授团队在海洋暖化和酸化环境下导致赤潮异弯藻发生死亡机制的研究成果。
学校召开新学期工作研讨会
地大新闻网讯 (记者 孙彦钦)2月9日,学校新学期工作研讨会在南望山校区东区教学综合楼A0116会议室召开。全体校领导、党委常委、校长助理,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教学科研机构负责人,管理服务机构负责人参加会议。
校党委书记黄晓玫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事业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学校办学七十年后的新起点。当前,学校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与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对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优化布局结构,在新起点上启动学校综合改革的试点。她对新学期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深刻认识新阶段新任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新的发展理念自觉融入国家和区域的重点关注,聚焦力量攻坚的战略布局和关键链条,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二是要全面总结学校七十年办学经验,在深化改革中构建新格局,进一步明晰七十年后的新阶段、新挑战和新格局;三是要努力建设过硬的班子和干部队伍,在务实奋进中开创新局面。她希望,学校党委要牢记使命,担当作为,通过深化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使学校始终保持战略上的主动,不断增强生存力、竞争力和可持续的发展力,早日实现发展目标,建成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校长王焰新以《锚定战略目标、保持战略定力,更加积极更加主动优化学科生态》为题,对学校学科发展和学科生态系统进行了解读,并就“十四五”学科建设和优化学科生态提出思考。他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优化学科生态,就是要着眼于贯通学科链、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锻造地球科学的高度优势、特色工科的宽度优势、基础学科的厚度优势和特色文科的温度优势,通过思想破冰、自我革命、政策引导、资源配置和体系化落实,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使学科生态系统真正成为学术共同体、育人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他希望,学校能以重大需求和科学问题为牵引,坚持“强化特色、关联生长、跃升能级”,聚焦美丽中国、宜居地球建设,不断优化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主导,各学科共生共荣、交叉融合的学科生态,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校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新学期工作,围绕学校战略发展、人才培养、“双一流”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汇报。他们表示,学校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源增资、铺路架桥、动态激励、提升绩效,促进学科专业建设迭代升级、教师水平的与时俱进提升、人才培养与教材的现代化;加快“智慧地大”谋划建设步伐,加强“平安地大”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健全学校整体工作统筹推进机制,推进资源配置与使用绩效管理改革;优化岗位考核、评聘管理,激发活力,提升人力资源效能;深入推进学校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建设清廉地大;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高要求,加强和改进学校干部工作,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建设高水平思政工作体系,完善强化“五育”课程体系建设;加速推进深化改革,进一步落实“四链融合”的新型举校体制;推动学科特区发展与学科生态平衡建设,扎实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我校开展春季开学疫情防控和安全检查
地大新闻网讯(记者 王俊芳 赵婧萱)2月10日,校领导分别在南望山校区、未来城校区开展春季开学校园疫情防控和安全检查。
校党委书记黄晓玫,党委副书记王林清、唐忠阳,副校长李建威带队在南望山校区,先后到青年教师周转房工地、离退休工作处、后勤保障部、校医院、东区校门、安全保卫部、地球科学学院、资源学院、西区学生宿舍57栋(健康驿站)、北区食堂、公共管理学院、外语学院、一站式服务大厅、教学综合楼等地开展检查,并对工作人员表示慰问。
副校长刘杰、党委副书记王甫带队前往未来城校区,先后到北门、指挥中心、校医院、健康驿站、学一食堂、学三组团、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与化学学院、环境学院开展检查,详细了解疫情防控及安全工作情况,希望大家认真履行职责,全力做好开学各项工作,及时回应并解决师生员工诉求。
江苏省气象局来校会商合作事项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马洪福 摄影 孙彦钦)近日,江苏省气象局副局长唐红昇一行来校会商合作事项,湖北省气象局副局长金琪、我校副校长王华,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参加会议。
唐红昇介绍了江苏省气象局在气象检测、双碳研究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他希望,双方在基础技术研发、关键技术攻关、载体建设创新、学科建设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数据共享及利用等方面开展合作。
金琪介绍了湖北省气象局与我校在人才、项目、科研平台等方面的合作,期待双方在前沿理论研究、多学科交叉平台、联合科研等方面加深合作。
参会人员就双方优势互补、攻关合作等开展深入交流。
我校召开新学期工作布置会
地大新闻网讯(记者 王俊芳 学生记者 樊丛蓉)2月14日,我校在迎宾楼报告厅召开新学期工作布置会。全体校领导,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各二级单位党政负责人参加会议。党委书记黄晓玫主持会议。
校长王焰新部署新学期重点工作,并对做好今年工作提出要求:一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事业的全面领导,持续推动党建思政与业务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党建示范高校创建;二是统筹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实、“双一流”建设、改革任务攻坚,以人才培养为主线贯通环节、调动主体、提质要素,不断健全高质量发展格局。他指出,要紧紧牵好学科建设“牛鼻子”,提高自主培养人才的能力,引育并举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推进新型举校体制促进高质量科技创新,贯彻落实“开放办学”战略部署,协同推进、深化攻坚各项改革任务,多措并举保障改善民生。
王焰新强调,今年学校工作以“改革攻坚年”为主题,以构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为引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抓手,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加快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深入推进“十四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推进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他勉励全校干部要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提振“人人追求卓越”的精气神,强化“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保持“处处如履薄冰”的警觉性,守正创新、锐意进取,为早日实现“地大梦”作好铺垫、打牢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黄晓玫强调,今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学校立足70年办学的新起点,稳健走好迈向百年新征程的出发年,也是改革重点难点任务的攻坚年,全校领导干部要抢抓机遇,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将全年各项工作和任务往前推进,以昂扬的姿态凝聚起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作出贡献。
我校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
地大新闻网讯(记者 许小康 摄影 孙彦钦)2月16日,学校党委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高校党建工作联络员谢守成,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校党委书记黄晓玫主持会议。
学校领导班子召开2022年度民主生活会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冷再心 王珩 摄影 孙彦钦)2月15日上午,学校领导班子在南望山校区东区教学综合楼A701会议室召开2022年度民主生活会,教育部督导组组长、教育部高校党建工作联络员谢守成、督导组成员黄玉新到会指导。校党委书记黄晓玫主持会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高效低成本光催化制氢关键材料及应用”项目启动
地大新闻网讯 (通讯员 余火根)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重点专项“高效低成本光催化制氢关键材料及应用”项目启动,项目启动会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办专家、华中科技大学黄云辉教授主持。
该项目由我校材料与化学学院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华东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云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等10家单位共同申请。
项目围绕氢能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研究高效低成本太阳能光解水制氢关键材料及技术。项目设置“光催化材料微结构调控与产氢活性的构效关系”“异质结光催化材料光生载流子转移分离的原位表征方法”“高效低成本非贵金属助催化材料可控合成新技术”“光催化材料中试生产关键技术及规模化制氢系统探索” “太阳能海水制氢催化材料使役特性及制氢体系示范”五个课题。
专家组成员包括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邓风研究员、武汉大学陈胜利教授、湖南大学尹双凤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林岳教授、华中农业大学曹菲菲教授和武汉工程大学汪锋教授。
我校召开数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魏周超 吴雅玲)为进一步明确我校数学学科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我校于2月20日召开数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
校长王焰新院士,著名应用数学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主任、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江松院士,来自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20余位专家学者,我校相关单位负责人、数学与物理学院负责人和部分教师参加研讨会。数学与物理学院副院长张保成主持会议。
我校研究团队用生态模拟技术揭示大灭绝中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或为生态系统坍塌前兆
地大新闻网讯(记者 王俊芳 程晓龙)在地球生命的长河上,生物经历了至少五次大灭绝的洗礼,每次大灭绝最直接的表现是生物多样性的锐减,与之伴随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抗灾恢复能力是怎样的呢?
我校陈中强教授团队,联合美国加州科学院、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人员,用生态计算模拟方式,对2.52亿年前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模式进行客观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海洋生物在本次生态大危机中遭受了两幕式灭绝的打击,第一幕中生物多样性突然全面崩溃,但生态系统在面对极端环境生态大危机时表现出惊人的抗灾恢复能力,第二幕是直到6万年后,生态系统才彻底坍塌,展现了生态系统韧性的一面。
我校王焰新教授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童金南教授、丁华锋教授任全国政协委员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曾希)2月24日,中国人大网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教授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此前,新华社公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童金南教授、丁华锋教授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副校长胡堪东一行来校调研
地大新闻网讯 (记者 高雅)2月23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副校长胡堪东一行来校,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产教融合、开展校校合作展开调研。调研座谈会在南望山校区惠宾楼四楼会议室举行。我校党委副书记王林清,两校相关学院、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参加座谈会。王林清主持座谈会。
校党委书记黄晓玫一行赴国家电投湖北分公司开展访企拓岗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珩)近日,校党委书记黄晓玫、副校长王力哲一行前往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考察调研,与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邹振宇等座谈交流,推进校企合作。
校党委书记黄晓玫一行看望住京离退休教职工
地大新闻网讯 (通讯员 刘翔 王新钢)近日,校党委书记黄晓玫一行赴京,看望住京离退休教职工并召开校情通报会,住京离退休教职工代表参加会议。
离退休工作处党委书记李门楼主持会议。
会后,黄晓玫一行专程看望赵鹏大院士,送上师生们的关心和问候,介绍了学校近期主要工作进展,听取对于学校建设发展的建议。
信息采集:侯宇凡、张志毅
微信编辑:张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