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关工委|组织机构|政策法规|党建工作|院处动态|老年之家|文体团队|关照小组|夕阳风采|养生保健|信息之窗|为你服务|下载专区
               本站专题

最新图文

       栏目导航 首页 >> 新闻快递 >> 正文
  共有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2023年1月学校要闻回看

  发表日期:2023年02月01日          【编辑录入:】

《山花烂漫》:讲述70位优秀校友砥砺奋进的故事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丁苗苗)“这是母校最好的校庆礼物!”202270年校庆前夕,扎根鄂西北边陲的2012届校友翁新强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校庆礼物:装帧精美、图文并茂的《山花烂漫:优秀校友事迹选编第5辑》(以下简称《山花烂漫》),昔日在学校和老师、同学们共同进步的日子,仿佛仍历历在目。

为传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精神,凝聚校友力量,增强师生、校友对学校和专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对在校大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起到积极的影响,1992年,学校首次启动《山花烂漫》编辑工作,全方位挖掘历届校友刻苦学习、自强不息、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典型故事。该书分别在建校40周年、55周年、60周年、65周年、70周年出版5辑,共刊登了288位校友的先进事迹。本辑《山花烂漫》依据前4辑校友的入选原则,在尽量避免重复报道的前提下,根据推荐情况和校友个人意愿,集中收录了近5年来获评两院院士,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国家级荣誉的校友的事迹及部分曾获得以上荣誉且此前未被《山花烂漫》收录的校友事迹;此外《山花烂漫》还收录了近5年来被主流新闻媒体报道、为学校做出突出贡献、获取重大荣誉的学者、工程师、企业家、运动员、基层工作者等各界校友的事迹。在大家的紧密配合下,《山花烂漫》历时一年,共成稿70篇。

未来城校区大门福狮捐赠仪式举行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丁苗苗 摄影 高雅 姜力维)2023年元旦,未来城校区大门福狮捐赠仪式举行。福建校友会秘书长余新星、副校长刘杰,相关管理和服务单位负责人参加。未来城校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张玮主持仪式。

刘杰代表学校向校友们近年来对学校建设发展表示感谢。他说,20年前,在学校建校五十周年之际,福建校友会同时为我校和地大(北京)捐赠两对福狮,表达了福建校友对母校发展的美好期盼。现在,“有石狮子的大门”成为了一代代地大学子对母校的共同记忆。他说,福建校友会一直心系母校,通过各种方式支持母校建设和发展。在李忠荣、卢禄华等历任会长带领下,广大校友多次为母校捐赠,大力支持校史馆建设、校门修缮、通勤车辆购置、学生奖助与创新创业等,既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资金帮助和物资支持,也为学校攻坚克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他表示,此次揭幕的这一对福狮,寄托了全体福建校友对母校的深深眷恋,也承载着全体海内外校友对母校的美好祝福。学校将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负广大校友嘱托,扎实推进事业建设,以昂扬奋进姿态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余新星致辞。他表示,非常荣幸代表全体福建校友回到母校参加福狮捐赠仪式,感谢母校领导、老师的指导和关心,尤其是“未来城校区石狮项目工作组”的老师校友们,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同心协力完成了福狮策划、集资、测量、设计、监造、运输、落座等所有工作。他回忆说,去年106日,福建校友会在福州举行了双狮捐赠20周年座谈会,共同追忆福建校友会在母校五十岁周年校庆之际捐赠福狮的往事,凝练出福建校友会敢拼会赢、智慧勇气、奉献担当的“双狮”精神。2022年建校70周年,福建校友继续用实际行动传承双狮精神,在李忠荣校友的倡议下,理事会组织了226名在闽校友为未来城校区捐赠同款石狮一对。今天我们要把这一精神带到未来城校区,带到我们共同的未来”。

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动员会召开

地大新闻网讯 (通讯员 黄祥嘉 许南茜)为提高项目申报质量与成效,20221230日,我校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动员会线上举行。副校长刘勇胜,各学院、科研单位负责人、分管科研负责人、科研秘书、科研人员等600余人参加会议。科学技术发展院常务副院长胡祥云主持会议。

胡祥云宣布关于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组织申报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表彰的决定。地球科学学院等单位、黄静等科技管理人员,分别获得组织申报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荣誉。

刘勇胜作动员讲话。他对2022年度各科研人员基金申报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他强调,各部门、各单位要做好组织动员,上下联动精心组织和准备,应报则报、能报尽报;要发挥团队力量,指导帮扶团队科研人员全流程项目申报;科研人员应认真选择合适的申报类型,凝练科学问题与创新点,精心准备申请书,注重形式细节和内容,争取项目进入会议评审。

图书馆获评2022年度湖北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

地大新闻网讯 (通讯员 徐燕 刘安璐 梁胜男 摄影 王俊芳)近日,从湖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获悉,图书档案与文博部图书馆获评2022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先进集体。

图书馆目前有南望山校区图书馆和未来图书馆两座馆舍,共有阅览空间50835平方米、阅览座位6113个、研修室86间,每周开放7天×15小时,日均接待读者7000多人次。

我校获批2022年度湖北省地方标准制定项目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任 徐笑丰)近日,从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由我校资源学院石万忠教授牵头,联合湖北省地质调查院及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联合起草的《地质调查阶段海相页岩气选区评价技术规范》获批湖北省地方标准制定项目。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其针一行来校调研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强 顾刚 摄影 程晓龙)近日,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其针一行来校调研。校长王焰新、副校长王力哲,科学技术发展院、碳达峰碳中和创新发展研究院及相关学院负责人、部分专家代表参加座谈会。科学技术发展院常务副院长胡祥云主持会议。

王焰新欢迎陈其针一行来校调研,并从学校历史沿革、学科特色、办学情况、学校承担重点研发计划情况等方面做了介绍。他表示,学校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感谢科技部及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对学校的支持。

王力哲介绍了学校在大气、土壤、地下水、生态保护、水资源水环境、海洋、极地、应急、双碳等方面学科优势。他说,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是学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战场之一,其管理的专项和学校的学科领域非常契合,学校以后将为21世纪中心做更多的服务。

与会专家陈能成、陈泽强、夏庆霖、余家国等就承担的重点研发项目的进展进行了介绍,相关学院单位负责人介绍了学院学科优势与现状。

陈其针介绍了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的历史沿革和基本情况。他表示,希望地大承担重点研发项目的科研工作者能提高站位,多思考能为国家解决什么问题,能为国家提高哪些方面能力;在应急能力、双碳研究等方面为21世纪中心多提建议。

我校为高龄离退休教职工发放“爱心防疫健康包”

地大新闻网讯 (通讯员 叶青)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护高龄离退休老同志的生命健康,近日,学校将一个个装满防疫物品的“爱心防疫健康包”,送到了450余名75岁及以上离退休老同志的手中。

时值寒冬,面对疫情防控形势变化,我校党委坚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教育部党组关于疫情防控新阶段各项决策部署,将守护好老同志的生命健康作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专项工作方案,为老年教职工发放爱心防疫健康包,以实际行动帮助老同志抵御疫情冲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2年度十大新闻

01.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学校党委制定实施方案,围绕学习宣讲、研究阐释、贯彻落实等方面,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学校改革发展优势,切实将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补充4位校领导班子成员,优化学校领导班子结构,提升校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第一时间组织收听收看,校院两级领导先学领学,开展多轮党员骨干热议,成立美丽中国讲师团,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双一流”建设、落实“十四五”规划、深化改革提升治理能力等统筹推进。研究制定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战略谋划调研报告”及具体举措,召开科技、人才与国际化工作会议,全面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加快推动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

02.举办70周年校庆活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七秩荣光创伟业,逐梦未来谱新篇。117日上午,庆祝中国地质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在未来城校区体育馆隆重举行。115日发布“地球科学领域70个科学问题”,116日举办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发布《武汉共识:新地学教育倡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陈刚教授父子携手登顶珠峰开展科学测量,《攀登》雕塑落成剪彩。李忠荣校友捐赠1800余万元,校史馆建成开馆,举行学习高元贵院长教育思想座谈会,出版23种校庆系列图书,发布校庆吉祥物CUGer,赓续学校血脉、传承地大精神。海内外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中央及省市媒体报道学校办学成就与办学经验,学校社会声誉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03.学校党委入选“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

学校党委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党建思政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入选“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2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学院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支部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5月组织承办湖北省高校党建工作现场推进会,11月组织承办湖北高校“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工作交流研讨会,12月召开党建“双创”工作经验交流会,着力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抓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干部选育管用一体化建设,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持续推进清廉地大建设,不断健全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1人授予“湖北省优秀政协委员”称号,1人获评湖北省第三届“最美下沉党员”。

04.强化战略管理,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

学校坚持学科特色型大学建设定位,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人才培养为主线一体推进学科布局、科技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和开放办学。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编制7个专项规划,统筹推进“十四五”规划、“双一流”建设和深化改革,不断健全高质量发展格局。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再次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并继续位居A+,新增1A-学科,新增2B+学科,17个学科有进步,学科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学校首次进入ESI农业科学领域全球机构排名前1%ESI1%学科数量增加到8个。加强交叉学科学位点建设,着力健全学科分层发展体系,强化对接需求梳理学科专业布局,以高水平学科引领带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05.扎实推进有组织科研创新,科研科普工作取得新进展

坚持四个面向,加强科技创新的体系化布局,学校基础研究引领科技创新的源头作用不断提升。牵头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40项,科研项目合同经费达9.5亿元,实到经费6.88亿。谢树成院士牵头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於世为教授获管理科学部重大项目课题,焦玉勇教授获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长兴“金钉子”入选全球首批地质遗产地名录,两项成果入选2021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23项科技成果获2021年湖北省科学技术奖,10项成果获湖北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入选第四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专利转化1260余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倍。《安全与环境工程》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2021)》。国家野外站、逸夫博物馆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5单位获批“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1人获评2022年湖北省十佳科普达人、武汉“最美科技工作者”。

06.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学校编制“十四五”人力资源总体规划,扎实推进“三定”工作和绩效评价改革,加强教师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激发创新动能和人才活力。5月举行第八届国际青年学者地大论坛,发挥“与地大 共芳华”人才磁场效应。新增国家级领军人才6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6人,新增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17人。王焰新院士当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成秋明院士获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协会最高奖—AAG金奖;王力哲教授、蒂姆·科斯基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王力哲教授入选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郑建平教授入选中国地质学会首批会士;宋海军教授荣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殷坤龙教授获湖北省第四届“楚天园丁奖”,娄筱叮教授获评“湖北青年五四奖章”,沈传波教授获评“湖北师德先进个人”。

07.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推动李四光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独立建制运行,强化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内部职能整合,召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修订新一轮本科人才和研究生培养方案,不断深化“三融合”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三融三跨”高质量研究生教育。10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4个教学组织获批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5门课程获批2022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学校入围中组部牵头的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高校并启动招生,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获批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5G+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建设”项目入选国家“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

08.健全思政工作体系,学子校友在各类舞台大放异彩

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导学思政”模式,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全程贯通、空间联通、队伍互通、内容打通、评价融通”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初见成效。开展第二次大学生长江源科考活动,创排原创科普剧《守望》,在长江源村挂牌“大学生乡村振兴学校实践基地”,引领大学生积极投身长江大保护行动。学子在第八届“互联网+”大赛国赛中获36铜,首夺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全球金奖,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中斩获4项一等奖,在其他各类全国及国际大赛中获奖100余项。任阔、钱煜奇、毕乐宇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钱煜奇获“李四光优秀博士研究生奖”。地大学子连续九年登上央视舞台。

09.坚持“开放办学”,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工作迈上新台阶

10月,学校先后召开服务国家能源资源战略能力提升专题会、深度参与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进会,奋力书写“英雄地质队员”新篇章。走访100余家重点领域单位开展“访企拓岗行动”,8个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立项名单,建立常态互动的校友联络机制,实现内地31个省份校友组织全覆盖。与云南省、宜兴市等地方政府签约开展对口帮扶或联合共建,与广州南沙共建滨海研究院;实施“名企合作计划”,与17家央企和上市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不断优化“援派干部+科研团队”帮扶模式,多措并举助力湖北竹山县、云南施甸县乡村振兴,持续帮扶滇西大珠宝学院建设。与30多所国外高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获批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计划立项,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地学教育培训中心建设。

10.统筹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持续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紧抓“能力提升年”契机,坚定不移围绕“结构、机制、保障”深化改革,扎实推进更高水平开放,更深层次改革,更高质量创新。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完成学校章程修订工作,健全教职工荣誉体系,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统筹发展安全与民生保障,成立学校安全治理委员会,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筑牢战“疫”坚实屏障和安全稳定局面。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数据治理,OA二期和网上厅投入运行,推进师生“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民生实事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倍阅·未来城书店、“朱训书屋”揭牌;获评全省首家“节水标杆高校”;校园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完成南望山校区雨污分流、学生宿舍改造、未来城幼儿园装修等工程,宝谷创新创业中心、巴东科教基地正式投入使用。

杨华明教授团队揭榜全国建材行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左小超 胡波)近日,从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获悉,由我校纳米矿物材料及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杨华明教授团队牵头申报的全国建材行业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新型靶向药物载体矿物功能材料的制备技术开发与示范”成功中榜,杨华明教授为首席科学家。

我校师生参加中欧LEAD2项目中方伙伴单位会议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辛竹)16日,中欧LEAD2项目中方伙伴单位会议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和我校等中方合作单位专家学者参会。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于京天参加开幕式并致辞。我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储祖旺,教育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工程学院、体育学院、党委宣传部、校庆工作办公室、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等单位共9名师生参会。

本次会议由各项目单位工作总结、案例分析、项目工作会议以及伙伴单位合作研讨四个环节组成,总结了LEAD2项目各合作单位在项目中的亮点和优势以及中欧数字学术领导力能力建设成果。

据悉,LEAD2项目是欧盟“伊拉斯谟+”项目框架内聚焦创新和国际化背景下中欧大学治理和学术领导力提升的第二期项目,由欧盟教育、文化及视听执行署资助。我校是LEAD2项目中方合作单位之一。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来校商谈校企合作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马洪福 摄影 程晓龙 )19日,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周静波一行,来校会商推进企校合作相关事项。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光涛,中交疏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海军,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华,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成金华,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参会。王华主持会议。

周静波介绍了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与主要项目运营现状,以及与国内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情况。他提出,希望以生态环保为切入点,进一步将双方战略合作协议落实落地。

王华表示,学校高度重视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学校核心学科方向契合度高,是学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双方要尽快完善合作方案、工作联络机制等,加快推进战略合作协议的落地。

我校在MAP杯数智农业大赛中获奖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郑祺)近日,2022MAP杯数智农业大赛成绩公布,我校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中心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其中,由陈能成老师指导,许磊、刘洁、张希、吕煜组成的代表队获墒情预测组二等奖;由沈永林老师指导,杨天宇、李腾飞、何汇洋、王洁组成的代表队获作物识别组三等奖。

据悉,2022MAP杯数智农业大赛由先正达集团(中国)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举办。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211支队伍、840余人同台竞技。大赛中,设置了地块识别、作物识别、墒情预测、产量品质预测、智能化育种技术五个比拼项目。

我校政协委员参加武汉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艳平)14日至7日,政协武汉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我校市政协委员曹桂华、苏洪涛、宁伏龙、罗林波参加会议,市政府参事陆愈实、谢忠列席会议。6位委员和参事立足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结合本职工作和学科优势,通过提交建议案、小组发言积极建言献策。

中国地调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向我校发来感谢信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群星)日前,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向我校发来感谢信,对我校一直以来在指挥中心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朱静当选湖北省人大代表

地大新闻网讯 (通讯员 马钊)18日上午,武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闭幕,我校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系副主任朱静在本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四届湖北省人大代表。113日上午,湖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朱静参加会议。

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致信感谢我校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群星)近日,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发来感谢信,对我校充分发挥师资优势和组织优势,结合自然资源部帮扶地区实际需求与资源禀赋,协助开展农村科技帮扶工作表示感谢。

我校牵头建设的湖北省地球科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获批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强)近日,我校收到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建湖北省地球科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等3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的批复》,支持我校牵头建设湖北省地球科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地学中心)。

地学中心为我校牵头,联合武汉大学、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建设。

地学中心将以长江流域及其周缘为研究基地,突破地球系统科学的前沿领域,在深地、深时和深空方面做出创新性贡献;以水为抓手,探索水循环与碳循环关系,查明水循环对生态系统储碳、地震、地质灾害等的影响,从而为长江大保护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重要贡献;通过地球科学多领域、多学科、多方位的互动,聚焦、凝练和解决一批国家和湖北重大科技任务中的地球科学问题,服务长江大保护、“双碳”目标和美丽中国建设等重大国家需求。

湖北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是全省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协同创新的重大平台,是面向基础科学前沿、聚集和培养基础研究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推动基础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综合性科研平台,采取“1+N”建设模式,由一家单位牵头、多家单位联合共建,形成具有湖北特色优势、开展原始创新的科研合力。

推动乡村振兴与产教融合:我校援派挂职干部座谈会召开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席志波 摄影 王俊芳)117日,我校援派挂职干部座谈会在南望山校区教学综合楼A701会议室举行。副校长王华、援派挂职干部及相关单位负责人等参加会议。校友与社会合作处处长陈华荣主持会议。

我校在月球火山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殷茵)年轻月海玄武岩是月球近期(30亿年以来)火山活动的产物,蕴含月球晚期热演化及月球如何逐步走向死寂的奥秘。我国嫦娥三号对雨海北部的年轻玄武岩单元进行了探测,而嫦娥五号更是直接从风暴洋北部地区采集到了距今20亿年左右形成的玄武岩样品,为认识月球晚期火山活动提供了可能。

研究成果《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汞记录示踪火山全球效应》刊发国际名刊

地大新闻网讯 (通讯员 殷茵)近日,我校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沈俊联合美国、南非、英国等学者组成的科研团队,在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火山作用对南半球陆地生态系统响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成果以《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汞记录示踪火山全球效应》为题,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沈俊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湖北省委党建办向我校发来感谢信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雨竹 刘安璐)日前,中共湖北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委党建办)向我校发来感谢信,对我校积极支持湖北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案例选编》采写工作表示感谢。

我校推荐的《“7×15”全力服务高校师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馆全面拓展服务空间》案例,聚焦图书档案与文博部自组建以来,针对师生长期反映的复试面试空间短缺、霸座现象、节假日闭馆、考研学子存书难等痛点,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通过人性化管理、硬件设施升级换代、开放公共服务空间、建立师生研修室等措施,不断满足师生需求,带动公共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省委党建办点评指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馆全面拓展服务空间的案例,生动践行了“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行人民之所嘱”的宗旨,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和可借鉴意义。

据悉,为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的“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湖北省委组织部深入基层采写了一批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案例,并于2022118日来校进行了调研指导。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书写乡村振兴地大新篇章

地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田欢)近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向我校发来感谢信,代表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向学校致以新春的祝福和节日的问候。

20199月,我校被确定为教育部直属新增定点扶贫高校,并分别于20205月和20224月,先后选派2批工作队6名队员入驻施甸开展定点帮扶工作。2022年,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党组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坚决扛起定点帮扶工作的政治责任,形成“上下联动、责任清晰、精准务实、聚力帮扶”的工作机制,结合“援派干部+科研团队”的地大帮扶模式,围绕“五大振兴”,在科技帮扶、教育帮扶、驻村帮扶、智力帮扶、消费帮扶等方面持续下功夫,为施甸县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地大智慧和力量,彰显地大的责任担当。校长王焰新、副校长刘杰等学校领导多次率队赴施甸县指导推进定点帮扶工作,施甸县委书记周耀泉和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陈蕴德等也多次到学校会商定点帮扶工作,校地合力推进施甸乡村振兴。学校全年共计投入帮扶资金200余万元,帮助引进项目资金410余万元,实施消费帮扶670余万元,支持施甸县强化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加快产业发展,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增收渠道,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学校将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施甸所需、地大所能”原则,有效统筹校地政企多方资源,积极推进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试验,聚焦施甸资源禀赋转化运用,助力擦亮“乡”“土”金字招牌,不断提升富硒农业、地质文旅等特色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信息采集:张志毅

微信编辑:张志毅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离退休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