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关工委|组织机构|政策法规|党建工作|院处动态|老年之家|文体团队|关照小组|夕阳风采|养生保健|信息之窗|为你服务|下载专区
               本站专题

最新图文

       栏目导航 首页 >> 新闻快递 >> 正文
  共有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老同志讲故事】荆木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文书档案室的恢复、建设与发展

  发表日期:2021年10月24日          【编辑录入:】

19792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恢复成立国家档案局。同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加速档案工作的恢复与整顿……”。1979年,学校党委根据上级精神及要求研究决定,恢复成立武汉地质学院文书档案室。

服从组织调动 承担新任务

根据党委决定,党办主任王良找我谈话,说明原由,将我从人事科人事档案室调到党委办公室,任务是恢复、建设武汉地质学院文书档案室,清理自1966年文化大革命及迁校以来积存的文件、资料,从事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我服从组织调动,承担新任务,直至退休。

我到党办后,除了王良主任带我到办公楼二层西北角的一间房里,看到从北京运来的一屋子铁皮柜、白木柜、白木箱和交给我一大堆钥匙外,没有任何人向我移交档案,也没有任何档案登记记录可查。还有没有其他资料?有多少资料?存放在何处?没人说得清楚。可以说,当时我接收的是谁也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笔糊涂账。学校档案室的恢复、建设必须从头开始、从零开始。

恰在此时,湖北省档案局举办档案干部培训班,学校党委便派我参加学习,这真是雪中送炭,我喜出望外。我在培训班上学习了《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及文化大革命以来积存文件的整理和销毁工作等,还参观了武汉大学、华中工学院的文书档案室。我克服种种困难,坚持认真学习,收获颇丰,对搞好我校文书档案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加快筹备、恢复文书档案室 正常开展工作

培训学习结束后,我向党办主任做了汇报。主任说:当务之急是尽快把文书档案室恢复起来,正常开展工作。为了加快文书档案室的恢复工作,我制订了筹备工作计划,提交了文书档案工作必须的铁皮柜、案卷皮、案卷目录、各类表格、工具等添置清单,很快得到落实解决。

由于受文化大革命和迁校的双重严重影响,这期间运来的文件资料都没有专人接收、登记和管理,哪里有地方就在哪里随处堆放,所以,要恢复文书档案室,必须将散放在各处的文件资料搜集起来,确保文件资料的齐全、完整。

经过各方努力,应收集的文件资料基本收齐。共搜集到以下文件、资料及案卷:北京运来的文书档案案卷,放在行政楼二层,有十几个密封上锁的铁皮柜;北京运来的文化大革命的材料,放在行政楼一层,有三十多个密封上锁的木箱;北京运来的资料,放在东区111层原搬迁办公室,有三个用钉子钉死的大木箱,是蔡体夏同志通知我,我和丁振国同志用架子车拉回行政楼的;原湖北地质学院(江陵)、丹江办学点、原武汉地质学校的有关文件资料,散存于各文书部门;原北京地院的部分宝贵资料,徐乃和同志调回北京时捐赠给档案室的;原北京地质学院“造反派”的一些专案资料,武汉市公安局移交的。

清理积存文件 为文书档案工作奠定基础

当时,文书档案室编制仅我一人,我有计划、有步骤、按轻重缓急清理积存文件,全部工作都认真完成。

原北京地质学院迁校运来的十几个铁皮柜的资料,都是已经正式立卷归档的案卷,我对这一大批资料,按铁皮柜上的编号,一柜一柜、一卷一卷、一页一页进行清点、检查有无缺失、缺损,然后抄写案卷目录、重新造册登记、进行统计。清点后,这批案卷约有1100卷。这为以后查找、利用做好了准备。这批案卷是原北京地质学院1952-1965年间创建、办学、建设、发展和变迁的客观记录和历史见证,极其宝贵,应十分珍惜,科学保管。

清理文化大革命中积存的文件资料,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保密性极强的工作。学校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班子和核查办公室。我被抽调到核查办公室协助工作,负责对文件资料进行全面清理、具体分类、整理编目,为下一步进行文件鉴定做准备。经专门领导班子鉴定后,没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我登记造册,报学校党委审查,由主管领导签字盖章进行集中销毁。前后共销毁了两批,第一批是我和机要室的高庚同志到汉口红旗造纸厂销毁的,第二批是我和机要员肖莉凤同志到省委大院造纸厂销毁的。至此,文化大革命积存文件资料的清理工作全部结束。

1983年,我在核查办公室工作期间,将武汉市公安局移交来的原北京地质学院“造反派”的专案资料,按文书立卷要求逐卷登记编目,予以保存。

我清理、统计完所有案卷、资料后发现,从文化大革命开始的19664月到恢复文书档案室的1979年,这14年间,学校没有正式的立卷归档案卷,全部都是积存的文件资料。

我调到文书档案室后,工作认真负责,埋头苦干,成绩显著,在1982年“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中受到了表彰。

实行立卷归档制度 组建兼职档案员队伍

文书档案工作,必须实行文书部门立卷归档制度,组建兼职档案员队伍是实行文书部门立卷归档制度的需要和保证。

组建兼职档案员队伍的关键,是落实兼职档案员的人选。为此,我跑遍了全校各二级单位进行宣传、动员,落实人选。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组建起了一支有几十人的兼职档案员队伍。他们多是各文书部门的文书收发人员、人事秘书、办公室秘书或总支干事等。兼职档案员的任务是完成原武汉地质学院本部门1975-1985年间积存文件的清理、立卷归档,完成每年度本部门文书资料的立卷归档。

对兼职档案员的培训,采用在实践中学,在完成立卷归档任务中提高业务水平。

我要求兼职档案员将积存文件资料收集齐全,带到文书档案室,我一个个文书部门、一个个兼职档案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手把手的教兼职档案员如何对文件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立卷、填写案卷目录及备考表、填写移交清单等,边教、边学、边干,直至完成立卷归档。在保证教会兼职档案员的同时,严把质量关,对每一份案卷都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检查立卷是否合格。

通过上述方法,为学校培养了一支素质高、懂业务、责任心强的兼职档案员队伍,及时高质量完成了原武汉地院1975-1985年间积存文件的立卷归档工作,使我校成为湖北省高校中最早恢复文书部门立卷归档制度的学校,受到省档案局的表扬和好评。

加强建设 促进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一套完整可行的规章制度,是实现文书档案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关键。为此,我先后起草了多个规章制度,其中《武汉地质学院文书档案管理办法》等四个规章制度,经领导审查、修改、批准,以武地党办字(8411号正式文件印发各文书部门遵照执行。

这套规章制度的实施,对促进我校文书档案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编制档案查找利用工具 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为了方便档案的借阅和利用,我编制了文书档案分类目录、专题目录、分类卡片、专题卡片和重要文件卡片等;编制了《1952-1984年文书档案全宗索引》《1989年中国地质大学文书档案全宗索引》等文书档案全宗索引。1986年以前,所有案卷都是我亲自立卷归档或检查验收、亲自存放和保管,所以我非常熟悉,借阅者提出内容,我就知道有没有,甚至知道在那个柜子中,再加上所编的利用工具,查找方便,调档快速,大大提高了档案利用效率,借阅者非常满意。

开展文书档案编研工作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编研工作是文书档案工作的组成部分,反映了文书档案工作者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深入程度。

    1987年之前,我已将北京、武汉两地所有文件资料收集齐全、整理并立卷归档。在这完整、齐全资料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编研工作。我首先提出编写1952-1987年学校大事记的创意,并与刚调到文书档案室的肖莉凤同志一起进行编写。

    从1987年起,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我俩分工编写。通过三年的努力,1989年完成了《中国地质大学1952-1987大事记》初稿,经党办王暄堂、张建国主任初审,赵鹏大、毕孔彰、杨巍然等校领导审阅,赵鹏大校长亲自撰写了大事记的“序”,吕录生常务副校长定稿后铅印成册。   

    这本大事记共324页,29万多字,是1952年成立北京地质学院至1987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的36年间,创建、办学、建设、发展、变迁、再建的真实记录和历史见证,对我校的办学、建设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此后,南北两地四个实体,联合编写中国地质大学大事记续集。我和肖莉凤、叶道平参加编写了武汉部分的全部内容。后四部分混编成册《中国地质大学1987.11-1991.12大事记》。它是继《中国地质大学大事记(19521987)》后的第二册。

边工作 边学习 边总结 边提高

多年来,在学习、实践和总结基础上,独立或与他人合作撰写了几篇论文,其中:1984年独立撰写了一篇论文,收录于武汉地质学院《管理科学论文集》第二辑(1984年);党办主任朱佳林和我合写了《在机构改革中应加强和改革档案工作》,发表于《档案学参考》第五期(中国档案学会学术部、档案学通讯,19841月);为了落实国家档案局《关于撰写四十年档案事业发展理论文章的通知》,我1989年撰写了题为《坚持文书部门立卷归档制度是搞好文书立卷的关键》的论文,报送地矿部,地矿部以地发办(198979号文,将包括我的论文在内的18篇论文报送国家档案局。


热情服务 开展档案利用 助推学校建设与发展

1979年恢复文书档案室至1984年,是利用档案最多的时期,由我一人承担的借阅、查阅文书档案多达539人次,调阅案卷1227卷。主要查阅的是,原北京地质学院和原武汉地质学校的文书档案,其中调阅“右派”改正案卷385卷,为平反冤假错案、补发文凭、证实学历、新任干部熟悉学校情况等提供了档案服务。文书档案持续不断地为我校办学、建设和发展发挥作用。

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迎接检查评比

湖北省档案局对各单位文书档案工作十分关心和重视,曾数次组织对全省各单位文书档案工作及案卷质量进行检查评比。

1984年,湖北省办公厅发文鄂办发〔198413号,对我省恢复档案工作以来各单位文书档案工作恢复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评比。

这是我校恢复文书档案室以来首次迎接检查评比,我们高度重视,充分准备,高标准,严要求,彻底清理积存文件资料,完成立卷归档。边准备、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例如,我发现所有档案的卷皮全是原北京地质学院的白纸红字卷皮,这种纸张质量差,时间久了就会发脆,容易折断,不利于永久保存。我便重新订购了一批牛皮纸卷皮并一一更换,卷皮统一、整齐、美观,利于永久保存。我们克服困难,加班加点,埋头苦干,终于在检查前完成了全部准备工作。

198410月,省档案局主持和组织了首次全省档案检查评比工作。检查评比结果:我校文书档案室被评为先进档案室;我个人被评为湖北省先进档案工作者(鄂档〔198447号)。

1987年省财政厅、省档案局联合发文,将会计档案划归文书档案系列集中统一管理,并决定对全省会计档案进行检查评比。

为了迎接会计档案检查评比,我与财务处处长叶惠芳商定,由我对会计档案的整理、立卷工作给予指导,按文书档案的要求进行整理,财会业务方面由叶惠芳处长指导。会计档案的整理工作由财务处兼职档案员方泉昌、黄秀云,以及叶惠芳和我共同实施完成。在整理过程中,我们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在评比前高质量完成了1975-1987年会计档案的整理、立卷、编目和统计工作。全部会计档案入铁皮柜集中统一管理,存放于行政楼一层档案室中。这次会计档案整理、立卷、归档中,叶惠芳处长和兼职档案员黄秀云同志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7年,湖北省财政厅和省档案局联合,对全省会计档案进行了大检查,我校会计档案得总分94.5分,被评为湖北省会计档案工作先进单位(鄂档〔8713号),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由于我坚守文书档案工作岗位多年,兢兢业业,默默无闻,认真负责,加班加点,埋头苦干,取得了一些成绩,我被评为1986-1987年度中国地质大学校级先进工作者,这是对我的又一次鞭策和鼓励。   

    19883月,省档案局下发:深入贯彻《档案法》,广泛开展“创先表模”活动的通知。接到通知后,我们认真学习,积极行动,认真贯彻《档案法》。我被评为“湖北省模范档案工作者”(鄂档〔8920号)。

198912月,湖北省档案局,以文书档案协作组为单位,组织了共200余人、15个检查组,对省直机关、在汉大专院校的167个单位关于贯彻实施《档案法》及1989年度案卷质量进行检查,我校获得94分的高分(武汉大学82.5分,华中工学院90分)。

1992年以前,全省档案工作检查评比都是由省档案局组织,高等学校是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省教育委员会在得知各高校认真贯彻《档案法》和国家档案局一号令、国家教委六号令,扎实开展档案工作中涌现出一批热爱档案事业、忠于职守、默默奉献、依法治档的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情况下决定,由高等学校各文书档案协作组评议、推荐,湖北省教育委员会研究确定对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我被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先进档案工作者”,获颁了荣誉证书(鄂教办〔1992015号)。

    从1979年到退休,我从事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在校党政领导下,得到历届党办主任王良、朱佳林、张建国等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文书档案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属于学校,属于各位党办主任、兼职档案员,以及关心和支持文书档案工作的所有同志。我感谢各级各位领导、感谢所有的兼职档案员、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文书档案的同志们。

1992年我退休时,文书档案室已成为档案馆的一部分。离开工作多年的文书档案工作岗位,心有牵挂,我希望档案馆保持荣誉,更上一层楼,为学校争光,为办学、建设与发展作出新贡献。

202110月)


作者简介:荆木兰19368月生,河南人,1957年参加工作, 1960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从中国地质大学党委办公室退休,中专毕业,馆员。现为离退休工作党委退休第一党支部党员。(编辑:张志毅)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离退休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