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关工委|组织机构|政策法规|党建工作|院处动态|老年之家|文体团队|关照小组|夕阳风采|养生保健|信息之窗|为你服务|下载专区
               本站专题

最新图文

       栏目导航 首页 >> 新闻快递 >> 正文
  共有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学党史 悟思想】王宗廷:信仰,永远的精神航标

  发表日期:2021年05月31日          【编辑录入:】

百年淬火,一举成钢。我们党经历百年岁月的洗礼,已经成为一个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大党。其中的艰辛与不易、光荣与辉煌,无不诉说着信仰的力量。

是崇高的信仰,我们冲破了漫漫长夜,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是崇高的信仰,我们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是崇高的信仰,我们不断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是崇高的信仰,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崇高的信仰,我们进入新时代,开始了新的征程!可以肯定地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就是一部信仰的砥砺征程史。

学习党史,我们清晰地看到,奋斗路上从不乏为了自己认同的信仰而“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士,更有“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的英雄。夏明翰烈士“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浩然正气;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在扶贫路上“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钢铁意志……。铮铮誓言,信仰使然。这红色基因,既一脉相承,又一以贯之。犹如滔滔江水,永不枯竭,永不停歇。永远值得我们尊重、继承、弘扬、光大!

在今天,新时代,新征程,更需要我们坚定信仰,脚踏实地,不遗余力地贡献自己的光和热,赓续党的光辉历史。

首先,要正确的选择信仰。在革命战争年代,各种“主义”纷纷登台,什么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等。但是,共产党人“众里寻他千百度”,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信”而“仰”之。从此,革命有了方向,人生有了目标,工作有了动力,社会有了未来。

历史雄辩地证明,这是非常英明和睿智的。正如邓小平所言:“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

毋庸置疑,当下,时代变迁,社会变革,国内外形势复杂。我们党面临诸如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等,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制造着诱惑和“纷扰”。这一切的一切,无疑带来了认知、思维、判断、选择上更强的现实性。

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选择正确的信仰,仍然是一个必须回答的现实命题。我们一定要以敏锐的政治判断力,区分良与莠、对与错、是与非、真善美与假恶丑、革命与反革命、前进与倒退,以人间之正道,宇宙之真理,为自己的信仰对标和定位。选择跟党走,选择马克思主义。

其次,是要坚守革命的信仰。信仰一旦选定,也不是一劳永逸的。“生活世界是人的第一世界”。现实生活中主客观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亦会有“野蛮人来敲门”。因此,信仰的坚定是必须的。

党的历史中,党的队伍中,有无数共产党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无论是枪林弹雨,还是艰难困苦;无论是敌人的屠杀,还是威逼利诱,都“咬定青山不放松”。喊出了:“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愿把这牢底坐穿!”“我希望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今天,我们要继承党的光荣传统,保持政治恒定力,“不管风吹浪打”,坚守灵魂的选择;“不畏浮云遮望眼”,坚守人生的虔诚。面对各种冲击,“任尔东西南北风”,保持信仰不变。心中的明灯永远灿烂,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最后,信仰必须践行。信仰只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才是存在的根本和意义之所在。“言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都是不可取的,也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百年筚路蓝缕,无数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汗水、鲜血、生命,践行所选择的“主义”,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了信仰的开拓者、实践者、贡献者、创造者。书写了彪炳史册,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铸就了一座座矗立天地之间的永恒丰碑。

今天,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新征程,正扬帆起航。方向已明,目标已定。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把信仰化作行动,把信仰融入行动。从实际出发,立足岗位,尽职尽责,注重创新,发挥主观能动性,高质量发展。

信仰是对某种主义(宗教)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它根植于人们精神家园的沃土,盛开于灵魂深处,是人生的基石。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我们要汲取政治营养,补钙固本,保持政治决断力、政治恒定力、政治执行力 。坚守共产主义的信仰,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做一名合格的、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的信仰奋斗终身!

作者简介:王宗廷,男,汉族,祖籍山东,19464月出生,19697月参加工作,20065月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政法学院(现公管学院)退休,教授。(编辑:张志毅)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离退休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