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长度总是有限,多数人在生命的末端逐渐归于平静和寂寞,但离开了教书育人岗位的杨老师却划出一个灿烂的火花,让我们看到了一份瑰丽撼人的景象:最美不过夕阳红!
杨士恭老师1956年10月北京地质学院毕业留校在矿产系煤田教研室工作,从事教学辅导、野外地质实习和科学项目研究。获得了1978年获国家科学大会奖;1980年获湖北科学大会奖;1983年煤炭工业部特等奖;1988年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991年地质矿产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地质矿产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国家科学技术三等奖;1999年湖北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励二等奖;2006年湖北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励一等奖;参与合作出版数本专著、在国内外著名刊物发表数篇论文。1992年7月退休,退休后仍在原工作单位(资源学院沉积盆地研究所)参与单位承接的生产单位的任务和研究项目的工作,并协助老师对研究生进行指导。
一、结对领航、创先争优。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是中华民族的长远大计。2009年我校开展了“结对领航、让党旗更光辉”活动,退休第九党支部书记杨士恭率领本支部,立即做出计划。内容包括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形式等。在制定活动计划的过程中,杨士恭同志不辞劳苦,积极和院系、学生联系,号召动员第九党支部的老党员发挥积极性,起到全面协调、统筹兼顾各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活动开展落实落地,把“大手牵小手共圆中国梦”活动引向深入。
二、身先士卒,传承历史。为了能使“结对子”活动更有效,杨士恭不顾自己身患疾病,经常拖着多病的身体为大学生讲解校史。在他的带领下,支部许多老党员也加入到为学生讲校史的队伍中,开展“校史我来讲”“我的成长经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等活动,为学生们介绍学校的发展历程和老教授、前辈们在学校建设发展历史中的光辉业绩。老党员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中国地质大学校训: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内涵,为大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程。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学习党史、革命历史,杨士恭同志和支部老党员们为同学们编写了《中国近至现代史大事记》、《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简介》、《农民运动讲习所简介》等学习手册,释疑解惑,导航人生,以榜样的历史塑造人。
三、志愿服务,真诚奉献。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激励了一代一代的年轻人。杨士恭同志和支部老党员创新思路,拓展与学生共建平台,2012年,支持并协助我校资源学院学生红星服务队开展校园志愿活动。支部帮助红星服务队策划并开展“党员践行中国梦,红星闪耀校园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党员投身公益事业。这个活动,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普遍好评。参加志愿活动的同学们也深有体会地说:“雷锋同志去世半个多世纪,其灵魂高尚,精神不死,是人们学习的永远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