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同志、各位领导,老师们:
元旦将至,首先祝大家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下面,我代表地学院做一个汇报。
一、基本情况
地学院是学校建校时最早成立的几个二级单位之一,离退休职工人数较多,共112人,占在岗职工148人的76%,几乎再造一个地学院智力资源。这些离退休人员中以专业技术人员为最多,占88%以上。他们主要居住在武汉校区(75人)和北京校区(37人),个别投亲靠友散居在其它城市。
二、基本态度
我院离退休老同志为我校地质教育事业辛勤工作了几十年,艰苦奋斗了几十年,为地质科研和教育事业奉献出了一生中最年富力强、最具创造力的年华,离退休老同志是地学院发展的建设者和见证人。没有老同志昨天的艰辛付出,就没有我们学院今天的发展形势;没有老同志昨天的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学院今天的事业辉煌。因此,地学院一直高度重视离退休老同志工作。学院也有做好工作的优良传统,长期有序地得以开展,一直保持着重大节日慰问老同志、重大疾病到家里或医院看望、关心老职工的传统做法,老同志去逝后积极协助料理后事,慰问亲属并做好善后工作(近几年这一块压力很大)。
三、基本做法
1、建立持续稳定的感情桥梁纽带让老同志“常回家看看”
学院就像一个大家庭,曾经在地学院工作过的老领导、老教师、老职工对地学院具有深厚的感情和眷恋。随着年龄增大,更加惦记着曾经工作过的单位,关注着他们从事过的专业的发展。
学院每年组织在汉的老同志回学院参加迎新年茶话会,向他们汇报学院的发展,倾听他们的声音。八项规定后,不让买礼品,学院从福利费中适当体现了对老同志们的关爱,尽管现场没有瓜子花生和水果,清茶一杯,倒也其乐融融。对在京的离退休老师,我和刘勇胜院长每年年底必须去北京看望老先生们,带去学院的祝福和关心。
每当校友返校,学院也邀请老同志们一起交流,一起联谊。学院办公室对退休教职工的基本信息、基本数据及时更新,动态掌握,方便海内外校友查询。
2、发挥老同志专长继续为国家建设和学校教学科研作贡献
地学院离退休老同志正高职称有76人,副高职称有19人,虽然退休了,但他们身体健康,有很高的继续参加科研和教学的热情。对此,学院在力所能及和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全力支持,提供方便,让他们发挥聪明才智。一部分教授继续承担一些教学科研任务,有的被学校聘为教学督导员。还有的老同志被地方矿山聘为专家技术顾问。地学院还积极组织部分退休老同志撰写回忆资料,为地学院留下保贵的院史和精神财富,使他们真正发挥余热,老有所为。
在教育教学方面,学院在学科评估、教学评估、课程体系建设、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青年教师培养、学生地质技能培训等方面先后邀请秦松贤老师、曾广策老师、黄定华老师、章泽军老师等作为督导或指导,帮助查摆问题,提出建议意见,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院学科的建设和地学人才的培养。其中,章泽军老师作为今年学校大学生地质竞赛团队的特聘指导老师,冒着酷暑带领学生在秭归等地进行系统的野外地质技能训练,为学生团队在全国第四届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中取得第一名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在学院文化建设方面,积极邀请钟增球老师、朱彩霞老师等指导学院排球、羽毛球和乒乓球比赛等重大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学院党委每年年终在表彰会上,把老先生们请来,颁发他们特别贡献奖。
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充分发挥老同志们拥党爱党的政治热情和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红色信念,与学生党团支部结对,传递自身正能量,实现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赵俊明老师作为组织员为学生党员发展尽心尽力,离退休教师第七党支部秦松贤老师、胡以铿老师、王人镜老师、张吉顺老师等先后与学院2013级本科生联合党支部和X16161班团支部座谈,分享《温家宝地质笔记》感悟,畅谈地质人生,深化学生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3、面对新情况做好“尊老敬老”工作
随着医疗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居家养老成为当下社会的一种新常态。地学院的离退休教师因为地质情怀的长期浸染和野外工作的持续锻炼,思想积极向上,身体状态良好,可以再为学院和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成才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如何制度化和有组织的服务学院离退休教师居家养老、更好的发挥离退休老师的作用,是地学院离退休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将继续开展积极的探索。
汇报完毕,感谢学校领导、离退休干部处、各兄弟单位对我院老同志们的关心关爱!谢谢大家!
地球科学院
2016年 12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