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关工委|组织机构|政策法规|党建工作|院处动态|老年之家|文体团队|关照小组|夕阳风采|养生保健|信息之窗|为你服务|下载专区
               本站专题

最新图文

       栏目导航 首页 >> 党建工作 >> 支部生活 >> 正文
  共有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传承古韵,智启新章——退休第七党支部开展“结对领航”活动

  发表日期:2025年05月14日          【编辑录入:】

在汶川地震17周年纪念日暨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511日,退休第七党支部与珠峰班学子联合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震论述及其现代应用”的线上报告会。活动由曾佐勋教授主讲,35名师生参与,共同探索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曾教授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带领大家回溯千年。他从《竹书纪年》中“地坼及泉”的记载讲起,深入解析《国语·周语》的“气动说”,并重点介绍了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其惯性原理至今仍是现代地震监测的核心技术。通过生动的案例,曾教授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地震研究中的深远影响,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

师生热议,共话传承与创新。胡以铿老师建议利用大数据分析地震资料,挖掘传统文化智慧,为现代研究提供新思路。秦松贤老师提出结合人工智能和地域特点建立地震预报模型,强调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重要性。李方林老师高度评价古人的地震研究成果,呼吁发扬传统智慧,推动现代地震研究。

学生们分组研讨,深受启发:第一小组感叹传统文化是“有生命力的宝藏”,为现代研究提供灵感。第二小组表示将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探索地震研究新方法。第三小组认为文化自信源于千年文明的积淀,需以科技赋能传统。第四小组提出地质学子应敬畏先民智慧,以创新实践贡献“中国方案”。

此次报告会不仅是一次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更是一次科技创新的积极探索。在全国防灾减灾日即将来临之际,师生们共同呼吁:以文化自信为根基,融合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为构建安全社会贡献力量。

供稿:退休第七党支部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离退休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