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关工委|组织机构|政策法规|党建工作|院处动态|老年之家|文体团队|关照小组|夕阳风采|养生保健|信息之窗|为你服务|下载专区
               本站专题

最新图文

       栏目导航 首页 >> 党建工作 >> 支部生活 >> 正文
  共有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学习百年建党史,合赴红安悟初心——联合支部主题党日

  发表日期:2021年04月18日          【编辑录入:】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学校党委和离退休干部党委部署的党史学习教育,退休一支部、二支部、四支部、七支部、八支部、十六支部等6个支部于2021413日联合组织了“学习百年建党史,合赴红安悟初心”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一起走进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去感受这个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红色基因,同时参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王近山的故居。在与历史最近的地方回望历史、读懂历史、思考历史。共有48名党员参加活动。

红安县是全国闻名的将军县,从这里走出了200多位将军和两位国家主席。“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这是一首在大别山区流传很广的民谣。黄安即今天的红安,是黄()()起义的策源地。19271113日,来自黄安和麻城的十几万农民起义军和群众,胸佩赤化带,左膀系着白布条,口号喊得震天响,浩浩荡荡向湖北黄安(今红安)县城开去。这就是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黄麻起义,它发生在南昌起义104天之后。4天之后,黄安县工农民主政府诞生。黄安、麻城两县农民自卫军被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全军300余人。  

    1931117日,红四方面军在黄麻起义军出发地——黄安七里坪正式成立。

  黄麻起义,为后来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起了先导作用。黄麻起义在黄安直接导致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改编的新四军第四支队三支红军队伍的创建和改编:这三支部队,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红安人,每牺牲4名就有一名红安烈士。  

    红四方面军一直是当时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并且从人数上来说,始终占据首位。在长征途中,1935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第一次会师的时候,红四方面军有8万多人,而红一方面军不足2万人。红四方面军的策源地黄安,从1927年黄麻起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26年中,人口减少了14万。据红安史料记载,这14万人都是战死疆场或者被敌人屠杀,经红安县民政局查清并且登记在册的烈士就有22552人。19954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邦国在视察红安时动情地说,“我一到红安就肃然起敬,这里出了200多位将军,为中国革命牺牲了14万人,真是了不起。”

  将军百战穿金甲,每一次战役以及战役的指挥员都被演绎成传奇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播,富产将军的红安县尤其如此。至今“一条大河波浪宽”所唱的上甘岭战役,被美国新闻界称为“朝鲜战场上的凡尔登”,誉为经典防御战,其间担负坚守任务的是红安籍志愿军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沙家浜》中的新四军指挥员郭建光,其原型就是红安籍将军刘飞;著名国产抗战电视剧《亮剑》中的主人公李云龙的主要原型就是红安籍将军王近山。王近山是走出红安的诸多将军之一,其敢打敢拼,不拘一格,十分果断,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贡献突出。

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其功勋彪炳史册。中国共产党逐渐发展壮大到今天,从当初的十几人发展到今天的近亿人,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全体参加此次主题党日活动的党员都心情激荡,感慨良多,都一致表示一定要学习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先烈遗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聂良佐老师更是赋词《凤凰台上忆吹箫·寻访将军故里》以资纪念。


凤凰台上忆吹箫·寻访将军故里

/退休第八党支部聂良佐

寻近山家,将军故里,追思索句萦还。忆缅处、英雄旧照,池堰丘峦。朴树排排缀辔,风软软、昙日斑斑。新晴好,雨后绿苑,情抒歌欢。

红旗尽飘漫舞,如诗咏,篇篇写在乡关。恍隔世、门前旧影,贫瘠堪残。谁使长鞭策马,枪杆子、曾闹红安?初心记,莫忘血祭河川。

小注:昨与校离退休支部的部分党员,搭乘旅游车赴湖北著名的将军县——红安参观学习,探访百多位将军故里成长的一山一水,领略将军们的生活环境风貌,一时感慨万千。面对王近山将军的旧居,余发乎于内心诗言,草打腹稿,今整理成拙作《凤凰台上忆吹箫·寻访将军故里》,作为今年学党史户外主题党日活动纪念。

退休第一党支部合影

退休第二党支部合影

退休第四党支部合影

退休第七党支部合影

退休第八党支部合影

退休第十六党支部合影


文字/二支部杨筠

图片/各支部

编辑/张志毅

审核/李门楼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离退休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