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关工委|组织机构|政策法规|党建工作|院处动态|老年之家|文体团队|关照小组|夕阳风采|养生保健|信息之窗|为你服务|下载专区
               本站专题

最新图文

       栏目导航 首页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共有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与党同呼吸 共命运”征文】陈安民:应时而变 服务需要

  发表日期:2021年07月01日          【编辑录入:】

1938年,我出生在山东一个贫困家庭,过着逃荒要饭的流浪生活。1948年潍坊解放、1950年土地改革后,我们家才过上正常人的生活。1960年,我考上北京地质学院地球化学专业。1965年毕业时,班上同学都去了新疆、贵州、广西、甘肃、青海建功立业,一直担任团支书的我更是抱着“火焰般的热情”准备去大西北工作,找油!找矿!而且去艰苦地区,国家还补贴12元,这可以大大缓解我的家庭困境。但是学校在我奔赴西部前两天突然通知:去改派报到证,留校。

那时候国家急需培养一批懂技术、思想坚定的知识分子去地质局、地质大队工作。但教师资源稀缺,又红又专能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更少,我作为专业教员补充地质系教育力量,同时成为地大第一个历史时期——北京地质学院第一批政治辅导员。

一届又一届,大学五年,四次实习,我每个暑假都带着一帮学生实习,识地貌、填地层,绘构造,要求学生学习解放军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征服一座座高山。正如《人民日报》称赞学院教师“既挑教学业务单子,又挑思想工作担子,教书又教人”。

1987年,我调任到社会科学系,一个人既是书记、辅导员,也是班主任。后来,工作任务进入新世纪越发紧张了,为了培养干部,我在岗位上延期了退休时间。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地大进入第三个历史时期,武汉地质学院也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要把学院建设成为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具有合理完整的学科专业和层次结构,理工文管各类专业相结合的,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具较高水平的中国地质科技大学。”

我在组织部任8年副部长,需要轮岗,我想回地质系当教员,学校不同意我回教员岗位,让我去试办行政管理专业。

接到任务,我马上开始啃专业不通的硬骨头,进修行政管理专业四年,争分夺秒地汲取知识,《重视素质教育是地矿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地矿院校管理类专业人才培育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初探》这两篇论文,是我对时代的思考。

我的团队——“三个半”人在四个单位合用的一间12平方的教室开始创办新学科,确定办学思想。我是双肩挑,所以算半个人。

地大多方创造条件,引进人才,1992年经地矿部批准,行政管理本科开始招生。1995年,地大设立了“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到1999年我退休,指导了十余名硕士研究生。

多年后,“三个半”人的学生们陆续成为了教师,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地大构建了以地球科学为主导,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系统,不断服务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号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强调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地大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党委书记黄晓玫强调,学校党史学习教育,要突出校本特色,深挖地大历史和精神富矿。

刚出院的我,收到工程学院“读懂中国”座谈会邀请,又一次积极认真地完成新时代的任务,备课、写稿、搜摸出老照片,坐在“00后”中间精神奕奕地讲述地大办学过程和党建发展过程。

我是1960级第一批党员,党员教育要学雷锋、读毛选、劳动!地大党建的宝贵经验是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严格发展党员,不是简单的上课。后来,高校党建走过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地大也经历了南迁的颠沛流离。这段时间,地大仍然艰苦办学。老师们抱着孩子早期坐敞篷车去上班,十几个教师在一个集体宿舍,只能在床上备课。但是,这时地大的生产实习、教学实习、教材编写、寻找实习基地、筹建实验室等繁重工作一样没落下。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的吹拂下,学校迎来了改革的春天……


作者简介:陈安民,男,山东人,193812月出生,19658月参加工作,19995月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管学院退休,研究员。曾任管理学院院长,正处。现为退休第六党支部党员。(编辑:张信军)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离退休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