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美好我们共同走过——珠宝学院创建前后
退休第五支部 李娅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的发展正赶上新中国火红的创业年代,我有幸成为珠宝学院创业的骨干分子之一。珠宝学院在几十年的创业发展过程中,有艰难中的逆行、有成功中的喜悦、也有失败时的沮丧,其中的艰难及美好我们曾经一起经历过,这段岁月令我们和珠宝学院拓荒者们永生难忘。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时期,珠宝逐渐进入国民的视野,珠宝专业人才奇缺导致珠宝行业整体品质处于低水平运行。为改变这种状况,我校以颜慰萱老师为首的珠宝人,于1981年在博物馆内组织成立了珠宝教育机构——宝石研究组,成为国内珠宝业的先行者。1987年更名为宝石研究室,1989年再次升级更名为宝石研究所并从博物馆独立出来,成为学校的直属机构。这就是珠宝学院的前身。
八年的时间,颜慰萱老师带领一群年轻人,在人力物力极其匮乏的条件下,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永久性的“宝石陈列室”,为校内大学生开设《宝石学》公选课,举办宝石培训班,召开全国第一届宝石研讨会,请知名专家讲学并签订FGA国际珠宝鉴定师的联合办学协议等,每件事的完成都举步维艰。
1988年5月,,首届宝石研讨会在八角楼召开,这次会议对开启珠宝高起点办学具有里程碑意义。与会代表阵容强大,有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二十多所全国知名高校的教授们和地质研究所及首饰工艺界的前辈们,还特邀香港珠宝界校友欧阳秋眉女士以及英国宝石协会的专家Nelson 博士和FGA主考官Jobbins先生参会。会议期间,大家共同学习并共同商议了中国珠宝教育的前程及发展;英国宝石协会的专家考察了学校的校园环境及相关机构——测试中心和博物馆的宝石陈列室。此次会议的召开对珠宝学院的成立有着历史性的意义。
FGA主考官Jobbins先生和Nelson 博士正在给会议代表们讲解宝石知识
为抓住国内经济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加速国内珠宝教育的发展,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时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常务副校长的陈钟惠教授突破固有的惯性思维,决定借此机会直接从国外引进智力来培养我国高水平的珠宝专业型人才。陈校长的想法得到了国家外专局和学校的支持,立即与英国宝石协会专家进行了积极的商谈,签订了国际珠宝鉴定师FGA联合办学协议。这是英国宝石协会80年办学过程中在中国大陆开设的第一个教学中心,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中文进行教学和考试的中心。这意味着我们在国内就能接受国际珠宝最高水准的教育,为我国珠宝教育的快速高水平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实现零的突破,开创宝石教育的先河,FGA国际珠宝鉴定师班办学协议的签订,对当年的宝石研究室来说无疑是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创业之路。
1988年9月开始进行FGA教学的各种准备,但面临的困难不言而喻。首先是招生难,高昂的学费(2000美元加6000元人民币)成为众多求知者的障碍。FGA在中国第一次培训要求必须满15个学生才能正常开班。这个难题困扰了陈校长很长时间,他到处奔波化缘,经过一段时间的求助和努力,最终通过王宽诚教育基金和台商赞助等渠道来解决高昂学费的问题。第二是没有现成的中文版教材。陈校长便组织校内高水平的翻译人员边翻译、边校对、边印刷,整理好一章就发一章、学一章。第三是没有教师。好在来学习的学生都有较好的地学基础知识,我们便采取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我们既当学生也当老师,将每章的内容及解题提前做好,并整理成学习资料分享给学生。第四是办学条件极其简陋。教学标本和实验仪器资源稀缺,仅有两台折射仪(一台要留着考试备用,仅有一台折射仪供15人使用),一台显微镜,从资源学院要了两台矿相用的蒙拉灯当强光源(由于光源温度太高,当观察宝石典型光谱时,时间稍长,光谱就变模糊难以判断)。
在这样艰难的办学条件下,学员们经过半年多刻苦的自学和集中学习,1989年6月18日,经过6个小时的初级理论考试,全体顺利通过。1990年6月20日进行了证书理论+实践考试。证书理论试题的难度加大,实践考试要求在3个半小时内完成对20块标本的鉴定。
由于平时15人共用一套仪器,操作不熟练,加上实习标本有限,有些考试标本品种平时都没见过,实践学习对第一届的学生来说确为弱项。所以考试结束时,大家的心情沮丧到了极点,走出考场互相见面时眼泪都快掉了下来。如果考试不及格,拿不到证书无法向单位交待,高昂的学费将打水漂。学生们思想压力巨大,很多外地学生没有告别就悄悄地离开了武汉。
经过三个多月的漫长等待,9月下旬考试成绩终于出来了,第一批学员只有10人顺利通过考试。1990年,中国大陆第一批10人获得FGA国际珠宝鉴定师资格,我们学校占5人。这个成绩为后期申报成立珠宝学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外国专家局和地质矿产部领导对此给以充分肯定,湖北省教委正式批复同意建立联合教学中心,国内一些媒体和香港的《亚洲珠宝》杂志做了报道。
第一批获FGA/FGG证书的师资
随后几年的情况并不乐观,FGA每次只能招到几个至十几个学生,培养人才的速度显然跟不上珠宝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了加速培养社会急需的珠宝鉴定人才,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FGA由两年学制缩短到一年;招生范围从地矿系统扩充至社会相关行业;招生文化程度从大学放宽至高中。一次次的改变,使我们教学的难度在不断加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次次的加码,使我们为珠宝行业服务的责任感在不断增强。为保证所有学生能顺利通过考试,除白天给他们上课外,晚上还去他们宿舍进行辅导,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归类和总结,训练他们按英国的考试要求进行答题。通过几年的办学实践,中国大陆FGA的考试通过率名列前茅,为创建GIC珠宝教育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三年多高水平珠宝的智力引进,我们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锻炼出一支作风过硬、技术水平高的师资队伍,在国内外有了一定知名度。尽管办学条件依然艰难,但从国内珠宝行业发展的形势考虑,决定向上级申请改“所”建“院”。当时国家教委邹家华、朱开轩等领导亲临宝石研究所视察,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邹家华说:“要想单独成立珠宝学院,手续繁琐,并且有一定的硬件和软件要求,没有三、五年的时间是批不下来的。最快速、且最可行的办法就是由地矿部教育司批准,上报国家教委备案即可。”颜慰萱老师立即向学校递交申请,经学校研究后同意改“所”建“院”,于1991年的珠宝年会前上报地质矿产部教育司审批。1991年11月,时任地矿部部长朱训、副部长张文岳、地矿部教育司司长孟宪来参加了宝石年会,对宝石研究所进行了实地考察,听取工作汇报,并为即将成立的珠宝学院提出了希望。
领导题词
1992年2月11日,地质矿产部正式批复我校成立珠宝学院,并报国家教委备案,中国大陆高校中的第一所珠宝学院就此诞生,为我校珠宝教育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珠宝学院成立后,我们肩负珠宝教育的历史责任更加重大。引进FGA国际珠宝鉴定师证书不是最终目的,我们必须创立自己民族的教育品牌,为打入国际珠宝界奠定基础。经过对珠宝教育不断的创新和发展,终于在1994年形成了GIC(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的英文缩写)教育品牌。GIC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珠宝行业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对我国珠宝教育发展意义深远。
GIC珠宝鉴定师资格证书品牌的推出,倍受社会的关注。英国宝石协会派FGA教学主管专程来校进行考察,将珠宝学院的教学材料带回英国提交给英国宝石协会的考试委员会讨论。该委员会认为GIC课程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准,决定凡获得GIC证书者在考英国FGA证书时可免试初级课程。这是远东地区迄今为止唯一获得此项认可的证书,充分说明GIC证书的水平获得了国际知名珠宝教育机构的认可。
珠宝学院秉承“艰苦朴素 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不断地创新发展,办学规模从单一的校内办学转变为全国多学校、多单位间的合作办学。将GIC教学理念逐渐向学历教育渗透,从全校公共选修课到专业选修课再到专业必修课,从与地质系合招宝石方向本科生到独立招生。1997年,为使珠宝这一特色学科得到更好的发展,学校组建了大珠宝,将分散在各个院系的珠宝课及专业全部合并到珠宝学院,学历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由本科、研究生到博士生的系列教育体系形成,由宝石鉴定向珠宝首饰工艺和珠宝管理等学科方向延伸发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几十年来,珠宝学院正是抓住了我国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珠宝教育的最高学府,形成了最具特色的学科。祝珠宝学院的明天更美好!
2021.6.8
作者简介:李娅莉,女,汉族,湖北人,1953年10月出生,1973年4月参加工作,2009年2月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退休,教授。现为退休第五党支部党员。(编辑:张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