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关工委|组织机构|政策法规|党建工作|院处动态|老年之家|文体团队|关照小组|夕阳风采|养生保健|信息之窗|为你服务|下载专区
               本站专题

最新图文

       栏目导航 首页 >> 党建工作 >> 正文
  共有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与党同呼吸 共命运”征文选登】信仰的力量,激励我一生跟党走

  发表日期:2021年04月19日          【编辑录入:】

信仰的力量,激励我一生跟党走

退休第一党支部 王惠村

1986年的“七·一”前夕,我面对党旗高举起右手,向党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顿时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入党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回忆我的成长史,我能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离不开党对我的教育与培养;回忆我的入党历程,思绪万千……是信仰的力量,使我经受住了党组织对我的入党考验。

旧社会,我父母和广大劳动人民一样,深受三座大山的欺压,在水深火热中挣扎。1949年底,我的家乡四川内江盼来了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歌声中迎来了解放。从此,我们翻身当家做了主人。父亲教导我说:“解放了,不要忘本,要一生永远跟党走,要发奋学习,为建设新中国多出力!”父亲的教诲,在我年少的心灵里种下了一颗红色的种子。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在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爱国主义热潮。当时,我就读于内江师范学校,在爱国主义浪潮的激励下,第一个义无反顾地报名,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黄继光、邱少云所在的英雄部队)。

1951325日傍晚,我所在的部队高唱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开始了我一生中最惊心动魄的经历。经过血与火、生与死的锤炼,这段经历在我内心深处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当年入朝参战,我作为一个年仅15岁的中学生新兵,面对的第一个考验是“千里夜行军”。在朝鲜战场,由于我军没有制空权,为避免敌机的侦察和轰炸,行军打仗都在夜间进行。一晚上要行军六、七十里,还要身负几十斤重的装备(干粮、背包、铁锹、宣传工具及医疗器具等),况且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山间小道崎岖不平,夜行军十分艰难。遇到天阴下雨,夜路难以辨认,就每人手臂上系一条白毛巾以便互相辨认。每遇这种情况,我就目不转睛地盯着走在前面的那个“小白点,”深怕掉队,背着沉重的行囊紧跟部队,跋山涉水,跑步通过“封锁线”,一路上不知摔了多少跤,腿脚摔伤了,就用树枝作拐杖,一瘸一拐地追赶部队。饿了,就吃一把炒面吞一把雪,疲困极了,就与战友背靠背坐着打个盹儿。

入朝后,我参加了朝鲜战场的第五次战役和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激战时,我是一名白衣战士,在野战医院抢救、包扎、治疗、护理、运输伤员。战斗间隙,我又是一名文艺战士,用文艺节目讴歌战士们保家卫国的情怀,鼓舞士气,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19514月,第五次战役已进入白热化,前线转来的伤员越来越多。对我的第二个考验就是面对一个个伤员。一开始,我看见血肉模糊的伤口都会手脚发颤,感到害怕。后来,在领导的教育和同志们的鼓励带动下,我忘记了胆怯,暗下决心,一定要全力抢救伤员。

有一次,我冒着白天被敌机袭击的危险,到河边敲开冰层,为伤员清洗绷带和血衣,突然,听到有敌机飞来了,便快速躲进丛林里,两手捂着双耳,身子紧紧贴在地面。敌机在上空对我野战医院和村庄一阵猛烈扫射之后飞走了,我才舒了一口气,回到河畔把清洗干净的绷带和血衣拿回医院。战友们一看见我,立即喜出望外地把我围了起来,并异口同声地说:“小王,你命真大,刚才敌机狂轰乱炸时,我们都为你捏了一把汗……”

又一次,敌侦察机在我野战医院上空盘旋,院长发出紧急命令:“快!快速将伤员转移进防空洞。”全体医护人员齐声回答:“保证完成任务!”我转移的第三名重伤员是一位河南籍老兵,他对我说:“俺是一名共产党员,俺能自己爬进防空洞,你快去转移别的伤员吧。”我心中很震撼,党员在生死关头想的都是战友的安全。我暗暗下定决心,像党员那样去战斗!我不由分说地拽着他的胳膊连背带拖地向防空洞奔去。就在这时,轰炸机突然向我们疯狂扫射,只听见班长大喊“小王,快趴下!”我连忙放下伤员并趴在伤员身上,心想“宁愿我挂彩,也不能让伤员再负伤。”当敌机升高在空中盘旋,准备再次向我们俯冲扫射时,我猛地背起伤员使出浑身力气,冲向洞内。刚刚冲进洞内,就听到洞外剧烈的爆炸声。好险啊,再迟一点我和伤员就一起“光荣了!”我喘着大气,望着一个个安全入洞的伤员,与战友们会心地笑了。由于我的突出表现,医院对我进行了嘉奖,并火线吸收我入团。

1952年“上甘岭”战役打响前,我们1529师文工队接到去阵地慰问演出的任务,我和战友张一壮(回国后成为我的伴侣)同志一起到873913班进行慰问演出。因防空洞光线太暗,张一壮撞到了一位战士,他连声说:“对不起”,接着又说:“你们辛苦了。”这位战士腼腆地说道:“莫来头、莫来头(川语:没关系),你们跋山涉水冒着敌人轰炸的危险来慰问我们,你们才辛苦。”他就是邱少云。这简短的对话,给张一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当我们回忆起和邱少云短暂的见面,记忆犹新、刻骨铭心。没想到那一次见面也成了最后的永别。伟大的战士邱少云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战场上无数优秀共产党员、战斗英雄的事迹教育和影响着我,使我坚定了一种信仰,要争做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的利益奉献一切。

1955年我随部队凯旋,部队号召志愿军女同志全部脱军装转业到地方工作。我响应号召转业到地方工作,继续保持部队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积极要求入党。转入地方工作后,我先后任过团干、省电台的编辑和记者等,六十年代转入教坛,从中学调到大学。由于工作调动十分频繁,每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都要重新接受党组织和群众对我政治表现、工作成绩的评价与认识,“文革”期间党组织发展工作受到影响,加上我爱人的父母被定有所谓的“政治问题”,直至八十年代我爱人的父母得到平反昭雪,落实政策后恢复原来的政治面貌与工作,我与张一壮才终于实现了我们多年来的入党梦。

我们俩从入团那天起,就迫切的要求入党,在朝鲜战场上我们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们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仰,一生永远跟党走,做党的好战士,成为党可靠的接班人,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为人民的利益奉献一切。是信仰的力量,使我们几十年来毫不动摇执着追求入党的决心;是信仰的力量,使我们经受住了党对我们长期的考验;是信仰的力量,使我在人生的坎坷道路上,战胜困难,一心一意跟党走;是信仰的力量,使我长期严格要求自己,把思想上入党放在首位,为早日入党创造条件;是信仰的力量,激励我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都积极向上,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是信仰的力量,锤炼了我忠于党的赤诚之心。

入党后,在党组织更加严格的教育下,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一生永远跟党走。我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来约束自己,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努力为党多做工作。

退休后,我克服年老多病、腿脚不便的困难,坚持每月回校过组织生活,并发挥余热和特长进行宣传,传承红色基因,关心下一代成长。我为地大大、中、小学生,及舟桥旅部队多次做革命传统报告,受到欢迎与好评。

是信仰的力量,使我战胜了老年时期家中巨变的困难。在我做了多次大手术身体受到重创时,在面对大女儿一家三口都是智障重病者,我承担了经济、精神重重压力时,在我面对老年生活中的种种不幸时,都能以豁达开朗积极向上的心态,去战胜各种困难。我所在的红星社区宣传栏中,称我是一位“人老心红的常青党员”,是一个推不倒、压不垮的坚强共产党员。

是信仰的力量,使我忘却自己已经86岁高龄,依然一如既往地为党做宣传工作,为关心下一代成长奉献自己的力量。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70周年”之际,我分别被地大、武汉商学院邀请为大学生做了红色教育报告,传承红色基因。

是信仰的力量,最终使我实现了参军梦、入党梦、大学梦、教书育人梦……使我的人生得以圆满。

是信仰的力量,使我一生一世跟党走。在有生之年,我将继续为党多做工作,尽一个党员应尽的义务,为关心下一代成长尽一个教师的责任,为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奉献自我。

作者简介:王惠村,女,汉族,四川内江人,1935年出生,中共党员。1951年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和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1954年凯旋回国,1956年转业到地方工作,调入湖北省直属机关总党团委,1958年任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编辑和记者。1963年调到武汉市第39中学,1979年调到中国地质大学(原武汉地质学院)工作,曾任中国地质大学艺术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是全国高校音乐教育协会武汉分会理事,是中国音乐家、中国舞蹈家两个协会成员,1990年退休。退休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2018年被评为学校“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编辑:张志毅)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离退休工作处